上海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汞污染以达到深海

[复制链接]

2a0660d93371cb01f40ffdc370468bfe.png

图说:科研团队从深渊区获取沉积物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刊登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许云平团队及其合作者关于深渊海沟汞埋藏的最新研究成果——《汞在海洋最深处的大量积累及其对环境汞循环的意义》。该研究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深渊海沟是海洋汞埋藏的热点区域,为理解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新视角。

4176ab400374965dfb63fa891666eea7.png

图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汞是一种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金属元素,能在大气、水体和土壤间长距离传输,并能通过食物链显著富集,威胁人类健康。尽管学界早就认识到海洋沉积物是极其重要的汞汇,但关于深海沉积物中汞的分布与埋藏通量的研究甚少,对水深超过6000米的深渊海沟更是从未深入探索过。

许云平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全海深着陆器,从马里亚纳、玛索、新不列颠和布干维尔四条海沟采集了多根沉积柱状样,为在全球尺度上研究深渊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可能。

沉积物汞含量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的数据显示:海沟的单位面积汞埋藏通量比全球深海要高数十甚至数百倍。来自汞和有机碳的同位素证据表明:海洋表层的汞(主要是人为来源)能够快速沉降并保存在深渊海沟沉积物中。此外,沉积物中汞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表明人类活动释放的汞污染已经到达了世界最深的海域。

深渊区是指水深大于6000米的海域,由分布全球的30多条海沟组成,如大众熟知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是国际海洋学的前沿领域,也是该校海洋学科的特色方向。上海海洋大学于2013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专门研究深渊海沟的实体机构——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深海研究中心。该成果是学校深渊科学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研究进展。

据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佘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开放基金、深圳海洋地球古菌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资助。

上海海洋大学许云平教授和北京大学王学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许云平课题组肖文杰博士(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和王学军课题组刘茂甸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耶鲁大学Peter A. Raymond教授、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刘峻峰研究员、张倩茹(博士生)、天津大学陈玖斌教授和特伦特大学袁圣柳博士参与了该工作。

dd4c9ba1da1f438995831e98c9d74c6b.pn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清江映山红
活跃在2022-10-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