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海洋 门户 海洋圈 海洋考研 查看内容

中科院院士曾庆存:阳江发展海上风电 信心和科学态度缺一不可 ...

leejiafu 发布于 2023-4-5 21:05 22 0

分类专栏:海洋考研 原作者: 佚名

原标题:中科院院士曾庆存:阳江发展海上风电信心和科学态度缺一不可中科院院士曾庆存:阳江发展海上风电信心和科学态度缺一不可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戴灵敏通讯员曾宇萍黄仁兴3月28日至29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 ...

原标题:中科院院士曾庆存:阳江发展海上风电 信心和科学态度缺一不可

中科院院士曾庆存:阳江发展海上风电 信心和科学态度缺一不可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戴灵敏 通讯员 曾宇萍 黄仁兴

3月28日至29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3)在阳江海陵岛举行,业界大咖和权威专家学者相聚一堂,纵论海上风电发展大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阳江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应邀参会。88岁的曾院士,秉持一如既往的科学精神,对家乡发展尤为关注。阳江如何化风为宝,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曾院士认为,信心和科学态度缺一不可。

“我对阳江充满希望”

“阳江有着光荣的历史,走出了很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阳江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我对阳江充满希望。”对关于阳江发展风电产业有没有信心的提问,曾院士的回答干脆利落。

曾院士从产业政策、区域环境、历史现状等多个维度,说明了自己对阳江发展海上风电充满信心的缘由。

曾院士认为,在“双碳”共识的引导下,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清洁能源加速重塑。我国把海上风电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和发展海上风电产业,这是阳江发展和壮大这一产业的大前提。

“原来的风电并不是海上,而是在陆地上。后来改到海上,是因为海风比较稳定。”曾院士点出了发展海上风电的先决条件——海洋风能资源。阳江的海岸线长达458.6公里,不仅带来了旖旎的滨海风光,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阳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的部署要求,抢抓新能源发展战略机遇,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短短5年多时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目前,全市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已实现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占广东省半壁江山,占全国的11.5%,在建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高标准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是我国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曾院士认为,这是阳江风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省委、省政府已把阳江作为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主战场,去年出台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重点建设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阳江是我的故乡,能来参加这个大会,非常兴奋。”曾院士对于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已经取得的成绩表示由衷的喜悦,“对阳江海上风电产业未来的规划,我感到非常振奋、非常期盼。我们不仅要在中国领先,在世界上我们也要领先。”

曾院士还讲起了阳江的历史,讲起冼夫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故事。老院士借这段历史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大家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勇敢去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能够成功。

“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

阳江要实现海上风电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这是曾院士强调最多的话题,既体现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严谨,也体现了院士对家乡的厚爱。

曾院士认为,阳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一定要做好产业规划,规范好政策和制度管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风资源,注意保护好生态,化风为宝。得知阳江已构筑了风电母港和风电研发、认证、大数据、运维中心等“一港四中心”配套体系,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已建成投运,并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一流专家进驻,曾院士很开心。他强调,要把企业已有的基础、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和科研人员的力量很好地结合起来。发展海上风电产业,人才很重要,可以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这次风能大会期间,新成立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曾庆存院士说,希望引入更多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建设海上风电高端智库,把风电产业和环境保护、安全运行所需设备等的研究结合起来,在解决海上风电产业存在的困难,面向解决未来的问题上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但海上风电也面临着恶劣的海洋和气象环境,气象研究对海上风电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大气物理和气象学这个老本行,曾院士给予了最大的热情与关注。据了解,目前阳江现有气象监测手段以陆上为主,沿海、近海、外海海洋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的海洋综合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离岸观测则以卫星、雷达监测辅助,数据外推,缺乏准确的实况数据分析。海洋空间立体气象监测基础薄弱。另外,海上风电企业虽有气象监测设备,但仅仅服务于自身的生产调度,气象要素不全,数据共享难度大,形成“数据孤岛”,难以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需求。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曾庆存院士建议,动员已有的海上气象研究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比如与中国科学院、省市气象局、中山大学等机构和高校展开合作,逐步形成应用研究体系,助推阳江风电产业稳步发展。

曾院士还强调,发展风电产业一定要有世界眼光。他语重心长地说,要实事求是,虚心地考虑问题,学习总结世界海上风电领先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的技术才可能真正达到世界一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磊

校对 | 朱晓明

责任编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