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维等:红树林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

[复制链接]
树林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 q0 Z0 q0 p  R# J/ G/ C
对红树林空间分布的描述主要有扩张、萎缩、合并、碎化、新增、消失和稳定7种:(1)扩张、合并和新增代表红树林面积增加,可能是由于自然繁衍或人工种植;(2)萎缩、碎化和消失代表红树林面积缩减,可能是由于自然消亡或人类活动的侵占和破坏;(3)稳定代表红树林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 o+ _9 z5 }; l$ D4 j
红树林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2个方面:(1)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养殖塘建设、盐田盐沼建设、围垦耕地建设、工程建设、砍伐、人工表面修造以及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排放,还包括人工造林和修复过程中的林木种植及其成活率;(2)自然演变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下的繁衍和消亡、群落演替、种间竞争、病虫害、温度和盐度等物理化学环境以及低温冻害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此外,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的相互影响也会对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产生影响。
, B5 o0 ^0 h1 i& [- C( k' X9 }' I
由于红树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基础和肥沃土壤,可被大量转变为养殖塘、盐田盐沼和围垦耕地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缺少利益驱动,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破坏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多重驱动下,大量人员陆续从事商业和承包养殖,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对沿岸滩涂逐渐开展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且超过自然演变的速度,各地区的红树林面积开始大幅缩减。例如:广西开展的大规模对虾养殖活动导致红树林破坏严重,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西合浦县闸口镇还发生毁林修塘事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人工造林工程,但自然红树林仍未被有效保护,各地区红树林面积的变化情况有所差异。
8 r9 C# i% Z. U( ]5 o! E
在各地专家的强烈呼吁下,红树林的保护引起国家的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提出红树林保护政策,建立红树林保护区,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开展红树林保护工作。保护和恢复措施的实施缓解对红树林的破坏,同时逐渐修复已被破坏的红树林区域。由于一些原本为红树林的地区已被改造成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区域或已丧失红树林生长的基础(如人工表面),一些恢复措施将其他生态环境地区改造为红树林,如2010-2013年福建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就是由于将其他自然景观改造为红树林景观。关于人工种植林的成活率,范航清指出广西人工红树林的保存率只有33.6%。

% f6 o- p' \  t: k2 e. F
我国红树林治理

7 z* ~% i7 R7 m0 t* @
01 红树林保护向好发展

- V! z2 b0 D$ G$ S0 [# j8 d
我国全国和各地区红树林面积的变化情况趋于一致,整体呈现先缩减再增加的趋势:由1973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明显缩减,至2000年左右缓慢缩减或趋于平稳,2000年后缓慢增加,2010年开始增速加快;各地区红树林面积的低谷期不尽相同,大体于2010-2015年增至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 a  ^9 A3 i6 Q: A- S* `7 e0 w6 b
从社会实际和政策发展上,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体现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过程的大体趋势:先是索取资源和破坏环境,而后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国家政策导向;为解决社会问题,出台并实施的国家政策又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 E6 c6 s5 t6 k4 _- q
02 红树林治理方式较落后

% W3 k9 j* ?' Y* O* u$ U" ^
在关于红树林的文献中,多次提到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命期短和死亡率高的问题,一些地区还出现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增加和天然红树林被破坏并存的现象,反映现阶段我国红树林治理体系出现注重表观目标而忽略根本目的的状况。
& p) `3 S' U  s' C$ k$ @; o( K
建议完善人工红树林的种植技术,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明确保护红树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资源而不仅是增加红树林面积,采取以保护天然红树林为基础、以人工种植红树林为辅助的红树林生态环境治理方法。

- b+ n0 R1 ?  r
03 红树林治理体系不完整
* h  c5 o) m6 K- Z+ \
根据对我国红树林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情况,目前我国红树林治理体系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红树林的监测和研究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所采用的遥感图像系列和分析处理方式不一,为数据的定量分析和不同文献数据之间的联系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相关文献及其数据的影响力较小,研究成果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和发挥应有作用。(2)我国有关红树林存在情况的最新官方数据是2002年发布的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数据,我国已有10余年未对红树林资源状况进行国家层面的调查和统计,导致权威统计数据缺乏(3)红树林本应属于红树林湿地的一部分,但红树林本身却被划分为森林范畴,红树林与红树林湿地在治理体系上相互分离,不利于红树林治理的健康发展。建议尽快总结科学、有效和统一的红树林遥感分析方法。
2 ?* q& z) u3 @: K
建设统一的国家监测体系,出台相应的统计标准和监测指标,规范对红树林的统计与管理,并开展新一轮的全国范围的红树林实地调查和统计工作。将红树林作为红树林湿地的重要和关键组成部分,将红树林湿地与红树林纳入统一治理体系。
# K$ j; V3 P+ a/ O5 o" a
文章来源:原刊于《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年02期

9 \: |* n3 t; o. M/ n- [7 [
作者:林天维、柴清志、孙子钧、严志宇,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孙冰,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kscg7a827t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