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底热泉生态系统保护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复制链接]
近几年,深海采矿被提上日程,国际上保护深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呼声随之高涨。
( S" a- d$ ?, e3 b. p) `“海底热泉生态系统是由地热驱动形成的独特的深海生命绿洲,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热点。”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生说,2004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七次会议,呼吁采取行动,改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底热泉、海山和冷水珊瑚等脆弱生态系统被纳入其中。! ~6 Z; b) ~7 ~( w( o, Y
“国际海底管理局与各国承包者签订的7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中,位于印度洋中脊和北大西洋中脊的分别有4块和3块矿区,因此这两个洋中脊是最受关注的区域。”王春生告诉记者,目前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在推进这两个区域的环境管理计划,但印度洋中脊环境管理计划的制订进程明显落后于北大西洋。
4 i1 L* }' x5 \; b0 x) m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印度洋中脊生物群落研究最晚,研究程度也最低。对制订印度洋中脊环境管理计划的科学依据明显不足。+ s+ z/ y. v; C4 a5 O0 N
近几年随着载人潜水器投入使用,我国在印度洋中脊热泉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了日本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JAMSTEC)、香港浸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毛里求斯海事管理局等多家国内外机构的研究人员,系统整合了近10年来中国和日本印度洋调查航次所获样品、数据及已发表的公开资料,在国际期刊《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在线发表了印度洋中脊热液区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的相关研究成果。
. q) g/ p" H2 ~该论文揭示了印度洋中脊11个热泉生物多样性,并结合群落结构和广布种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首次提出将印度洋11个热液区分为3个生物省。卧蚕和龙旂热液区在各自所属省内具有最高的多样性保护价值,而中印度洋省则有多个热液区同时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L. Y: v4 {8 ]0 Z; ^% A  F2 V
“上述认识将为印度洋中脊区域环境管理计划的制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公海治理和环境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王春生说。(陈瑜)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奥黛莉赫本
活跃在2021-1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