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要初中物理实验,从中考一直影响到高考!力学基础之一!

[复制链接]
9 R# g: M) n0 t0 |1 {! d
l# x; {: ~3 s2 ]. M7 t1 N2 i$ |5 k5 ?
. e( r/ W& A" L
% `( t* P2 U6 G" q

初中生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多数是从生活中而来,然后在物理实验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步骤,从而探究出物理规律,而为了使实验过程更加符合理想情况,人们往往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趋向于真理。

$ z* a: t( p, M& |0 D* h3 h

1 F# }8 n2 f" D* _* D p4 c

而在这种通过物理实验逐渐趋近并得到物理真理的过程,也就是得到物理规律的过程,正是中考物理题常考的一种,也是平时训练常出的一种题。

, j$ P1 h0 M- @9 R. Q; I5 U2 O( d# w3 J

今天我们以初二物理力学内容中的“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这个实验为例子,来说一下实验题中的这种趋近理想化情况,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请先看下面这道题:

& R" f3 u6 M' R1 J. c9 E; S

# j5 w9 [. a& i' f8 s

 “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题中为了探究二力平衡,介绍了两种探究方案,一种是如甲图所示的“卡片模型”,另一种是如乙图所示的“木块模型”,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物理教材中的“小车模型”!

: B* x' M5 H1 a; H

这三种模型中,卡片模型最趋近于理想状态,因为,卡片重力小,可以不考虑其重力影响,从而可以探究在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的条件。

H, j- _; Q! m0 {; p4 u

对于本实验,我们要探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2 G* h7 m% `. W& ?5 d! `+ u; G, H8 U

先利用甲图来探究第一个条件“等大”:我们把小卡片对角线系上细线,分别跨过左右两个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可以发现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改变两端钩码(规格相同)的数量,让一端钩码多,另一端钩码少,结果发现小卡片会从静止开始向钩码多的那端移动,即不再平衡,因此二力必须等大才能平衡。

# F1 T7 T$ }4 ^0 d

& a% A; j+ L/ T1 @! u5 q

接着探究第二个条件“反向”:我们发现当两端钩码数量相同时,小卡片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我们把其中一端细线也挂在另一端,即两条细线都挂在同一端,会发现小卡片立刻被拉过去,不可能保持平衡,所以,二力必须反向才能平衡。

( @9 H M E$ U- b& U5 u& i

然后我们探究第三个条件“共线”:我们发现当小卡片平衡时,二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但是当我们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即二力不再共线),松手之后会发现小卡片立刻转动起来,即此时直到恢复成二力共线才逐渐停止转动,也就是说二力必须共线才能平衡。

1 T% g; _9 y, B

最后我们探究一下第四个条件“同体”: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甲图所示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小卡片从中间剪成两半,结果发现两个半卡片立刻各奔东西,不再保持平衡,因此,二力必须同体才能平衡。

3 s. G1 U! \! a- S+ l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知道了如何探究二力平衡,就能得到最终的二力平衡条件,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是不同的,如果本实验采用乙图装置,由于木块与水平桌面的阻力较大,就会出现当两边拉力不相等时,木块也能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是能保持平衡状态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实验结果!而甲图方案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影响。

) H4 i, d+ M6 A4 L C: v, h. d

# M2 }* i6 P* z4 f2 @3 s& X

中学生朋友们,物理有趣且有用,养成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习惯吧,为了美好的未来,加油!

1 }& i+ [8 o3 O N' F& C
; k; `# I/ u4 s$ R S
6 b& O: j) f0 e. R. ]
% s' ]: S& N$ ~$ @# ~) n ~& l3 S6 o6 D! U; O' w) b! H 1 Z; R" {; n' \# | - _% Y3 m0 l, p b& `% f ) B9 i; k' h+ F0 W8 e b-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羊哥哥的店
活跃在13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