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志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复制链接]
# c5 [5 S' U0 p& n6 z" x

编者按

自然资源部党组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坚持多措并举,认真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能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部党组部署,《中国自然资源报》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谈》栏目,邀请自然资源部各司局、部属各单位、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学习体会,并结合自然资源管理重点问题谈工作思路。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5 n+ T7 l! t) l

于志刚

0 v) m* Q# @/ n D2 G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反映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对强国崛起规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以及对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强调与期待,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 z, U' F8 h2 e( }

树人立新、谋海济国,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久已确立、矢志不渝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学校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践行“海纳百川,取则行远”校训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根中国大地、深耕蔚蓝海洋,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海洋大学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校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8 ]$ P- N5 _4 T- d

特色引领,成功实践高水平特色大学发展之路

r; \) {+ ?$ u! Z' h

中国海洋大学于世纪之交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确定了“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和“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的总体发展策略。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启了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M H6 @# P% t; ?

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生态系统。海洋问题几乎涉及所有学科。中国海洋大学既是一所以海洋科学和水产为显著特色的大学,也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发展,是根据人类探索海洋、保护海洋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的需要,围绕核心学科群,根据自身资源支撑能力,有节奏地逐步增设最紧密相关学科,形成可相互支撑的学科生态系统。因此,海大着力建设的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一所“各学科深深浸润着海洋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为大学发展增添了一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模式。

0 i/ i9 Q2 N5 @

构建文理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学校持续强化特色学科,重点推进综合发展,以海洋科学、水产两个 A+学科为牵引,持续重点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与工程、海洋可持续发展4个相互支撑与促进的学科群,以关键领域的综合改革促进学科深度融合,增强了优势学科跃升、新兴学科崛起的源动力,拓展带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形成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催生若干新兴交叉学科,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凸起、文理交叉、融合互动的学科发展格局。

6 A4 t, U6 N9 ~

推进改革,培养海洋事业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

% l& `& L7 a" o. k3 e; P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

5 R3 z+ _1 |. k8 Y) j

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积极布局新兴领域专业,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开展一流本科教育行动,实施新时代本科知识重构计划、课程质量提升计划、通识教育再起航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组建崇本学院、未来海洋学院,强化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实施“3+1+1+4”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大海洋知识背景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对标国际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体系,完善科教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k3 E! P. T2 G: |& v% k

丰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组建生物科学强基班,组建由院士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导师团队,着力培养生命科学拔尖人才;深化“四新”建设,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探索以关键技术为驱动、面向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起成立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大力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水产事业领军人才、海洋生物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和涉海领域卓越工程师;依托海洋发展研究院,建设海洋可持续发展文理交叉博士点,推进海洋科学与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文理交叉的“经略海洋”系列学科交叉课程,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5 y k; ?7 V( p. J! }% h

开拓创新,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1 V( I* W0 O/ `' m# U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加强有组织科技攻关,着力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构建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努力建设世界重要的海洋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屡创佳绩。

: f0 u0 h5 p* }0 [/ W# O. g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打造高水平科教平台和创新成果。学校构建全球最大的“空-天-地-海”一体化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建成全球最大的静音级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为我国海洋科考和涉海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平台;牵头形成7个国家层面涉海战略规划;牵头建议“十三五”水产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并担任总体专家组组长组织实施;聚焦深海关键科学问题和海洋资源开发与权益维护的国家重大需求,创新体制机制,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致力科学前沿突破,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坚持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引领,高起点建设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和海工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充分发挥学校海洋领域高端人才和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开展协同攻关和原始创新,在推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7 U; q. ^% W$ e% e6 b1 k

强化建设新型科技创新载体,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创办三亚海洋研究院,以破解南海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键瓶颈问题为目标,聚焦“深海”和“南繁”,与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企业紧密合作、协同攻关。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现代金融等产业领域,建设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海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海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为国家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 ^8 _& u7 m, Z- D. W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号角,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海洋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 B& O, Q8 A y8 `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 B( p6 y7 k3 m# q3 P

相关链接

0 R& _, M) [9 m. S5 J. J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贺勇:守牢耕地红线 端牢中国饭碗

+ U h- O& R J! U8 w- A" `8 q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分党组书记、局长孙弘:奋力开创西北自然资源督察新局面

3 e3 l! ^; Q, l; r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加强生态修复 建设美丽中国

8 `% l% V7 o8 W+ M4 o6 v `& K# l7 a4 L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党委书记颜成义:加快打造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专业化队伍

& V v% O" p! |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雷波: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南海区海洋工作高质量发展

: H; v" w0 z) [- H, e% Z' a. g0 h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加强地勘管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 ?! k# m: e+ |2 D& r. h8 C% l

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局长崔瑛: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 P* c6 ?2 K% E% @0 X: R% [1 ^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坚持厉行法治 保护自然资源

0 H- V& y% y* h6 }( r' `! W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司长吴太平: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更高要求

1 B0 l& P8 z5 M M& w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姚华军:以科技创新激发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 t6 t8 \1 F7 M3 f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伟: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上展现更大作为

3 a. }3 R1 W& G, I( `5 T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铁刚:聚焦主责主业 深耕海洋科研一线

$ p5 y2 \) W5 W! ?2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党组书记贺志刚: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贡献海洋力量

! G9 {7 Y& J, A* h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党委书记夏登文:高质量推进海洋标准化计量工作

' B, U' |: [1 \! M D/ z0 j

大连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姚杰: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1 z! W( W; T: f1 g$ o% A

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陈丹红:奋力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国际合作新局面

, M3 P* C7 [1 Q7 b( Z5 b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龙:加快推进省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 m. ]! \7 T% S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成都局分党组书记、局长马素兰:推动自然资源督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6 \/ R6 ]; V$ ?9 r7 A1 o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绍杰:用“六个坚持”指导测绘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

7 Z9 F, l$ c" w+ J+ H0 [7 p# i( L* a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宋全祥:为矿产资源“家底”把好关守底线

2 o: H3 U! S; F3 W3 R+ v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构筑绿色自然宜居宜业城市空间

& i" e( f/ ]7 k' f% Y4 N

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山川:为推进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测绘力量

. S5 z8 m5 e- |. G/ |6 \7 d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5 o* a1 E; q- A' O6 y

新媒体编辑:闫 倩

# y6 U/ u1 e8 K. a- e- c1 B5 G' Z( c m " J1 t7 f4 b, t6 } 5 C }2 @, e9 n# K9 E9 C5 z & K* U$ G5 L- `4 @1 ~5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王方
活跃在昨天 10:0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