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发布

[复制链接]
, ^6 n' J9 M# @, r& N- L% J) F

光明日报北京2月16日电(记者杨舒)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于近日评选出了2021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北极海冰-海洋动力遥感协同观测与航道保障应用等10项重大科技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推动我国极地和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D2 @' _6 t3 v5 P

其中,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下,我国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长远号”成功研制,并于2021年8月在南海圆满完成海试。海试克服了复杂恶劣海况影响,下放深度达519米,总运行时间超56小时。“长远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海试成功创造了我国深海矿产混输智能系统海上试验最大下放深度和最长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的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矿产混输智能化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我国深海采矿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Y0 C" K' J# ^+ k4 \& z

经过近5年攻关,2021年,我国科研人员在新型海洋微波遥感探测机理模型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在轨天宫2号和中法海洋卫星,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微波遥感基础理论和原创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我国海洋微波遥感技术实力已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在新型载荷仿真研制、数据处理算法模型等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 q! R l3 z: z$ n5 u

海洋数值模式是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的“芯片”,没有高质量的“芯片”,就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长期以来,我国的海洋环流数值预报系统一直缺乏“自主芯”。经过多年攻关,我国科研人员于2021年完成了质量守恒海洋温盐流数值预报模式(妈祖1.0)研发工作,并投入预报业务试运行,实现了“中国芯”对“欧美芯”的替代。

, v0 L' R( \4 V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的古菌研究表现亮眼。古菌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类对海洋古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演化知之甚少。我国科学家从滨海湿地、近海沉积物到西太平洋深渊等样品中,发现了多个新的古菌门类,拓展了生命之树;通过解析阿斯加德古菌和乌斯古菌的代谢潜能,阐明了它们在碳、氮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还重构了阿斯加德古菌和乌斯古菌的功能演化过程,不仅为揭示阿斯加德古菌与真核生物起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还为探究乌斯古菌从寄生到自由生的代谢多样化的演化史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于2021年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和《自然·通讯》上,为我国在海洋微生物学和真核生物起源等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抢占了一席之地。

' X6 F/ y% ?5 Q& w$ \- n( Q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7日04版)

: t* a2 [! P- k- X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P1 G0 {/ z; `( s, x9 X0 A% E) \) G- D1 S: a @# e + r. I2 [; u; q8 J/ h h" s4 A( v & V9 v; C- Y S8 M!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邢雷
活跃在昨天 18: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