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海洋,矢志报国,他为祖国海疆装上明亮的“眼睛” - 海洋浮标数据

[复制链接]
; V# W2 p U5 Q- z3 k& N# C

1经略海洋,矢志报国,他为祖国海疆装上明亮的“眼睛”

! m, H( X9 P5 t0 X( G( V" W

何为浮标?“浮标就像挺立在大海上的‘哨兵’,亲历着波涛汹涌,又把海洋的最新讯息第一时间传回陆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王军成介绍。

# p% P( C6 J! y0 N3 o

王军成院士乘船到海上开展海洋浮标研究。图源:新黄河

. O3 M$ E2 c( M, b( W( P* D

我国海域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环境监测浮标,九成以上都出自王军成团队,他们为大海装上了明亮的“眼睛”,实现了我国业务化大浮标从无到有的突破。成绩的背后,是他们40余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和攻坚克难。

" V+ T' L7 E- v# v- g( t. n

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海洋浮标

8 D4 M1 T: t0 K& \* ]

王军成出生于山东烟台,从小就向往大海的蔚蓝。1978年,怀揣海洋梦的王军成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通讯专业毕业,来到位于青岛的山东省仪器仪表研究所,从此走上了海洋浮标研究之路。

8 |$ {7 z, w) l1 v5 N

浮标是海洋环境探测、监测的基础装备,可以测量风速、风向、温度等众多参数,用于海洋环境观测与预报、海防安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 a% P% S* y( G) @3 e

海洋监测浮标。图源:人民日报

. G: I7 p# k) |# V' S3 W+ t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已建立了完整的海洋监测浮标网,但那时的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八成以上的浮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 J y; ?6 S6 C7 c- i$ f& [7 n/ m

“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海洋浮标!”20世纪90年代,基于无数次的海上实验,王军成带领团队攻克了浮标系统在恶劣海洋环境下运行以及获取气象水文基本监测数据的技术难点,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业务化大型海洋浮标系统,通过卫星可靠传输、数据准确测量等技术突破,实现了业务化海洋浮标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彻底扭转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依靠进口的困境。

- l$ D( o0 S" H4 v5 Z2 k& t ^# J

现如今我国70%以上的浮标用传感器都已自主国产化,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6 c* [" }1 g0 W9 U, E. d6 y7 }

跳海吧!一年里有200天都在海上

' \+ c+ t0 c8 |

为破解海洋监测关键技术问题,王军成认为,科研人员一定不要在实验室“闭门造车”,要到海上去探索、去实践。

% G2 C3 ^1 g: O" M1 H8 _- w

然而大海是无情的,王军成至今仍对一次惊险的出海经历记忆犹新。1993年的夏天,东海上一台浮标出现故障。当时,王军成和同事登上浮标进行检修,“当时风浪很大,光是站稳就要耗费极大体力。我们一边修一边吐,吐得胃里什么都没有了,就吐苦胆水……”

) `7 h/ ]$ u F& o* i8 F

4小时后,检修终于完成,但海上的风浪也越来越大,浪高直逼4米,最后连船都不敢靠近浮标了。

1 l; \( p# Y6 W6 l P9 f1 P

“跳海吧!”船长扔给王军成一个救生圈套在身上,然后船上的人拽住一条绳子将他往船上拉。然而,王军成刚跳下去,3米多高的浪就把人淹没了。幸运的是,通过那根绳子,他最终回到了船上。

, [) i# \2 i% P2 h

对王军成来说,海洋的起伏波澜已是家常便饭,“我这辈子,人在陆上,根在海里”。一年365天,他曾有近200天都在海上。

& z; l+ w# R- W( i

建功海洋矢志报国,此生无怨无悔

* _1 m' `2 M8 {% ^: b5 o4 ]

近年来,王军成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新型智能海洋浮标研发。2021年,研制出的超大型浮标综合观测平台,在观测参数数量、智能化程度等方面比常规海洋浮标有明显优势,解决了系统软硬件功能单一、扩展能力弱、“信息孤岛”等问题,实现了在远程就能实时监控和操作海上浮标各类设备的能力。

4 k1 t2 Z. P% T) c

王军成院士安装调试海洋浮标数据采集器。图源:新黄河

3 k0 W) r; t0 T$ f% C) t1 u

如今虽已年近七旬,但王军成攀登科学高峰的步伐仍未停歇。近海业务化浮标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基本成熟后,王军成将目标转向四五千米的深远海浮标以及综合智能浮标的研究。

* A4 T- Y7 ~9 S" f: Z" V# a

择一事,终一生。40余载与茫茫海洋的搏斗,王军成早已与大海融为一体。两鬓已染白发的王军成,眼里闪着光:“建功海洋,矢志报国,此生无畏、无怨、无悔。”

# u5 E( A; u1 I) ?$ M' S4 A+ g

2“他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帅气”24岁的他让4人重获新生

4 S% i3 s. s' N0 } Y0 I

5月23日,24岁的研究生隆星宇,突发疾病后被确认为脑死亡状态。5月24日上午,家人强忍悲痛,帮助他完成心愿,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捐献了心脏、一肝两肾和一对角膜,让4人重获新生,给多位患者带去光明。

$ L1 r, k, s; Y1 f& q

隆星宇。图源:长江日报

$ M; Q5 J2 p; k, D7 y. w& v

早早承担起支撑家庭的责任

& y; D) o4 m! ?. ?: R+ m8 `

24岁的隆星宇是湖南省新邵县人,2020年从鲁东大学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入校后他刻苦学习,同时还加入了校排球队,作为主力多次跟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 l1 L0 L) J9 m/ j4 p/ w# I) l

图源:长江日报

4 D( @$ x) c( j0 |6 U* W: n

隆星宇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会照顾家人的起居、三餐,邻居需要帮忙也会主动搭把手。他总说,想尽早工作,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还常常告诉妹妹,要自强、给家人依靠。隆星宇的妹妹说:“哥哥是我的榜样,也是给我指引的人。”

1 U: ^1 l1 i2 Q0 y. d( v/ T) }. ^

毕业前夕生命突遭急转弯

+ d) k( r K& ~4 F) Z

今年3月中旬,隆星宇在学校运动时不慎摔倒导致膝盖扭伤。平日里节俭的他,网购了一套简易支架,用于固定关节。但由于固定不当,腿部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过了几天,反而出现小腿肿胀的情况,给他的生命埋下巨大隐患。

% {. Z- n& P1 t& h7 Q9 x

3月30日,隆星宇在宿舍突发心脏骤停,室友紧急拨打120把他送到医院,被确诊为肺栓塞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医生表示,由于受伤后下肢制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导致大面积肺栓塞,引起呼吸衰竭而心跳骤停。虽然经过心肺复苏后恢复心跳,但由于抢救时间过长,脑水肿非常严重,自主呼吸微弱,面临生命危险。

9 }6 N' p8 F& s8 h* ]# R

噩耗传来,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帮助隆星宇和他的家人,所有人都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可是,奇迹最终没有出现。

0 y/ z! H1 D3 S

“我更想捐出器官去帮助别人”

" X! g4 e) x% t# f* D

妹妹小隆清楚地记得,3月30日,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哥哥在武汉的医院抢救,需要家属到场。父女俩第一时间赶到武汉。小隆当时并没有想到情况会如此严重,刚到医院时,她仍坚信哥哥会醒来,能等到好消息。遗憾的是,哥哥住在ICU病房,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2 W& [& A( G3 G6 L! ^

“不想放弃任何的希望,一直盼望能出现奇迹。但是时间越久,希望越渺茫。”小隆常常忍不住祈祷,希望哥哥醒来。

* I8 K2 v/ v% h

5月中旬,隆星宇失去自主呼吸,这意味着,醒来的希望彻底破灭。

; ~3 d/ R& s! b" f0 R1 K( Q/ b

去年,隆星宇有亲友去世,和家人们聊到死亡时,他曾说,“人死后就是一抷土,与其就这样葬在地里,我更想捐出器官去帮助别人。”

" E' h$ ]' \/ m* k

要不要实现哥哥的愿望?小隆和爸爸、小妹妹纠结了一周,纵有万般不舍,还是希望他以另一种方式活着。“哥哥虽然无法表达,这一定是他最后想为这个世界做的吧。”

7 b2 [2 b. b' Y6 u6 |2 y

他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帅气

& w. z" n/ Q- }& k+ |2 r) Y

经过协商,隆星宇一家人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

5 C9 Q* O9 D9 V' K$ x: x7 g

23日夜间,经过同济医院脑损伤判定团队的严格判定,确认隆星宇处于脑死亡状态。24日,在湖北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隆星宇捐献了心脏、一肝两肾和一对角膜,帮助他人重获新生和重见光明。

- T7 @( ]# V; z7 c7 S$ g/ @

在老师同学眼中,隆星宇是一个非常优秀、乐于助人、热爱运动、积极向上的人。隆星宇的朋友说,“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平时就带给我们许多温暖和感动。”

$ g5 d6 d3 F0 n P1 V

“哥哥虽然离开了,但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需要他帮助的人,他肯定会开心的。”小隆说,哥哥入院这段时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的爱心与帮助使他们坚持到了今天。“含泪代哥哥作出器官捐献的决定,返还的是这个世界曾给予我们的光,也让哥哥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 h( T: v$ P+ i- v, A9 f

隆星宇走了,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他。

D f% J9 W, c6 o' ]

(透视社综合人民日报、中国环境网、青岛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新黄河报道)

7 W o6 N* `& |2 c. w. k( D$ A9 \

编辑:刘淞菱、廖明娟(实习)

. K3 ~( E$ z+ M

校对:李旭颖

1 @: p/ X) e% ?) t) O$ s; w, D* ]+ N

审核:龚紫陌

: T$ X7 b" t9 C9 T& V ) i, t% Z! l; }" W) l& {) |) ?7 _ 2 a! ?6 l4 a" b ^$ p ; [- J6 _/ O( w 8 S1 S8 L' s$ i2 V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往事淡如云烟
活跃在7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