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发布棘龙潜水的又一证据 - 潜水生物学

[复制链接]
# K9 I2 { E' i A+ J9 }5 o6 Y; E

古生物学家发布棘龙潜水的又一证据!

2 y+ |/ K$ C2 @' ^# A7 G
5 [4 w4 J$ o+ {. Y$ A1 C$ Z+ r

听说最近棘龙(Spinosaurus)又搞了一个大新闻,而且还上了《自然》杂志?

; h1 m% L' x: Y7 T
4 @+ `( B' L+ T5 t" w: k$ x* i

图注: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

! L1 Z4 y6 V3 Z( O. _5 |, c+ ?4 f

就在几天前,古生物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肉食性恐龙水下觅食》(Subaqueous foraging among carnivorous dinosaurs)的论文,给棘龙长时间呆在水中(亲水性)的观点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第一作者是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Matteo Fabbri。

, j D8 m5 U5 D* n- T* D: }' y
- M$ Z$ A/ c3 d$ k

图注:Matteo Fabbri(右一)与其他古生物学家在一起,其中左二是易卜拉欣,中间的则是保罗·塞利诺,他们都在棘龙的发现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R, ]$ v7 A0 Y1 D

其实就在不久前,Matteo Fabbri就在自己的推特上说自己搞了一个关于棘龙的大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都以为棘龙的形象又要变了,毕竟棘龙的外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变再变,就连大众都已经习以为常啦。不过当研究发布之后,大家才发现棘龙还是那个棘龙,只不过它们下水的事实更加板上钉钉啦。

% q8 g3 d" D% S1 ~& _) z0 P% z

其实棘龙下水捕鱼,整天泡在水中的观点并不新颖,当2020年初棘龙的尾巴被发现和公布以后,它喜欢下水并且长时间呆在水中的习性就算是实锤啦,所以这次研究也算是锦上添花,而非颠覆认知。

$ t0 h; O/ j) O7 Y+ C6 b; _# @2 k
1 R, U& l* F# A) m

图注:棘龙的尾椎骨化石

; U3 h: b! I* ~3 k- f& N& X
4 }# L1 m" z8 U4 p

图注:根据发现的化石对棘龙尾部形态的重建

# t( x# g; @4 s( Y) e" g
7 e2 j- j1 j% u+ X9 S, O; f

图注:2020版棘龙复原

+ t) @! ]% [2 V9 B1 ]

这一次古生物学家选择的视角是观察恐龙的骨密度,因为在动物之中,通常骨密度越高,就越习惯于生活在水中,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鸟类中的企鹅和哺乳动物中的河马等等。

0 u% n! j+ u( x
- r3 f: H3 w% q

图注:游泳的企鹅

9 g/ s6 E j: w& T' h/ G8 }6 x

既然想要获得关于恐龙骨密度的材料,那就要切开化石看切面,于是切骨狂魔们的狂欢开始啦。古生物学家一共找到了380只动物的化石和骨骼,而这些动物来自于291种动物,包括了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这些动物中就包括了棘龙,此外还有它的两个近亲,一个是似鳄龙(Suchomimus),另一个是重爪龙(Baryonyx)。

! t, A9 M9 _5 a+ t# x! B
5 u( F% O4 x, h- @ T- t

图注:研究中设计的动物骨骼及化石切片,真的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 ~4 I) ]0 G2 {2 n8 }; K

经过切骨、扫描、分析,古生物学家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果不其然,棘龙的骨密度高达0.968.,和企鹅差不多,毫无疑问水性很好,是最喜欢呆在水中的恐龙。似鳄龙的骨密度是0.68,看来不喜欢玩水,平时都是像苍鹭一样双脚站在潜水中捕鱼。

: r" ]2 m5 T# ^# s; k u8 e

重爪龙与似鳄龙外形相近,理应习性相似,可测算得到其骨密度的数据令人震惊,它的骨密度竟然也达到了0.9以上,显然是白垩纪潜水俱乐部的新成员,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水里呢。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数据的支持,在论文中关于重爪龙的骨骼图尾部的剪影变得好宽,这在水中就是推进用的“船桨”。

& o0 V( ]1 S, j3 k" z9 \
8 x l, S8 j2 M* S B1 d' ^6 r

图注:论文中出现的棘龙科动物的骨骼及轮廓

, n' g0 T4 Q+ C! }+ T) Y5 A9 G
7 N/ e$ j, @ w; c! z( ?

图注:在水中游泳捕鱼的重爪龙

0 D7 Q; C+ T) t0 M9 m: R& h/ R
8 f% ~% u" l) a3 w% A6 h3 q; ^

图注:欢迎重爪龙加入白垩纪潜水俱乐部

e6 h' i8 Y* `6 _

令人感到意外的不仅有重爪龙,还有许多恐龙的骨密度都让人感到意外,比如哈兹卡盗龙(Halszkaraptor)。研究发现,哈兹卡盗龙的骨密度只有0.493,与其他陆生恐龙的骨密度无异,而它可是有“白垩纪小黄鸭”的外号的,所以至少有骨密度上无法支撑她是一种长时间呆在水中并且善于潜水的恐龙。

7 {* w- g# H- G' }" t
5 }% W7 B, j0 T3 ~- }2 S6 |

图注:部分物种的骨密度,你能找到哈兹卡盗龙吗?

6 J- |. |% G* G
, I) j1 w: [5 ~! x5 f! Y! A

图注:哈兹卡盗龙的复原

) Z O {: i" X( y
* Y- Q4 [/ ]# p; ^# i* z

图注:哈兹卡盗龙游泳的复原

0 Q; _+ }# o( v. u+ r" G

扯远啦,还是回到正题哈!自从棘龙被发现之后,不断有化石证据和研究表明它们是恐龙家族中的另类,是白垩纪的超级渔夫,而随着桨形尾巴、可能带蹼的后肢,氧同位素水平以及本次骨密度的研究,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棘龙拥有极高的亲水性,是善于水下互动并且以鱼类为主食的巨型肉食性恐龙。

4 g$ _& `7 N8 y. e
6 x& L! `* u v$ e5 x8 f! C" I$ o6 ^
9 ~! ~+ m* w+ p6 g

图注:棘龙真的不折不扣的白垩纪大渔夫啦

6 a- J* T4 s f

因为研究收到了大家的关注,所以复原图也是走了一大波,这里就不一一标注作者啦,侵删

' v/ _' O! K/ D4 N |& @ |! {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 S$ T9 e8 N& M0 v

排版:江氏小盗龙

" ?3 c% p4 E' |0 B G% j9 e( Z) }

图片及相关资料来自网络

z4 L. g7 n, w7 @6 ]5 U5 \2 T* e b& D
! `8 G' {7 h$ f: F 1 h2 G o8 ?! x/ p2 c2 f" l 0 m0 C8 O$ h" _% J6 V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史有明
活跃在昨天 20: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