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电线一部中国海洋输电发展史 - 海洋电力输电线路

[复制链接]
供电最难的是架设电线。听到这句话,很多人会嗤之以鼻,但对舟山群岛来说的确如此。舟山群岛又称“千岛群岛”,大大小小的岛屿有2085个,名副其实我国的第一大群岛。! ?, D4 @: m8 P- |5 R

舟山群岛岛与岛之间的电线怎么连?为此,岛内岛外的专家学者乃至普通老百姓想了半个世纪。事情还得从民国时期1920年讲起。1920年初冬,舟山商人马学功购置了两台柴油发电机,安装在舟山本岛,主要供给少数商号和富人照明。与此同时,马学功还创办了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这个现代文明的象征物,开始进入舟山人的视线。虽然,还只是少数人享用的新事物。那时,每天发电5个小时,供电区域最远也就只有5华里1华里=500米电力不足和拉电线的昂贵费用,限制了人们对用电的渴求。在舟山西大街的述古斋,至今还保存着一张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的收据,收据上面写着:用户刘谒二1.5安培用电保证金金额“肆元”。不说电费开销,光是4元钱押金,有几家能出得起?列两个当时的物品价格数据,就可以知道4元钱的贵重,12.59元可购100斤大米,100元可买2头牛。抗战结束后,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又添置了三台柴油发电机,电线铺到了沈家门渔市场,其他地方仍然不能企及。现年80岁的老人郑渭兴感慨地说:“当时父亲向电力公司捐赠了10多根老杉树用作电线杆,才把电从城关南郊引到了家里,用于经营木材行和生活需要。老杉树做成的电线杆和仅有31人组成的舟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工怎能敌过强大的台风?是啊,一根电线,它走不远。电如此“苛刻”,人们又如此“渴求”, 这种矛盾无法在旧中国得到解决,微弱的电流在战乱中飘摇了30年。把这30年作为第一维度,也就是1920年至1949年。第二维度从1950年舟山解放至1979年,同样是30年。先介绍下第二维度的头19年,舟山火力发电开始萌发,但一根电线仍然在本岛徘徊,解不开被海洋阻拦的结。千岛万户,望洋兴叹。海岛嵊泗希望之灯在1970年年末点亮,舟山本岛至长峙岛,舟山有史以来第一条跨海架空线路连接完成。当年的这一壮举使得舟山老百姓欢欣雀跃,他们等了整整半个世纪,许多人已经等白了头。遗憾的是马学功没有看到,刘谒二也没有看到。再把时间刻度标注在1977年,舟山市电力公司成立。这一年最大的离岛岱山,从温州瑞安和金华两地各调拨来一台发电机组。电力工人们高高兴兴地自己拉着板车到码头把发电机组运到了厂里。火力发电就这样开始了。电也在离岛蓬勃发展起来,电线越来越多,岛内的一根根电线与跨海架空过去的一根根电线组成了无数个“五线谱”。但“五线谱”仍然会被台风肆虐。舟山电力人把眼光聚焦到了海缆,就是下面要说的第三维度。把第三维度的时光拉长一点,定在1980至2022年的43年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海缆技术是世界公认的复杂技术工程,但他们决定迎难而上。1983年深秋,沈家门至普陀山舟山第一条海缆工程正式开工。电力工人用最原始最粗暴的方式进行作业,他们在一艘普通的货船上安装了简易退扭架,靠着几艘人力摇撸小船当牵引机,硬是把海缆拉到靠岸的浅海边。初期海缆敷设场景最后的环节,就是把海缆拉上岸,这更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知道海缆重达百吨,又有海水、礁石的强大阻力。闻讯赶来的渔民前来帮忙,与电力工人加在一起,达到了上百人。他们跳进冰冷的海水中,肩扛海缆,喊着渔民号子,像纤夫拉纤一样一尺一寸向前拉。许多人的肩膀被卡出血痕,脚底被片石划破鲜血直流,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也开始泛红、破皮、浮肿;还有许多人被海浪冲散,浑身湿透,呛水咳嗽,但他们马上又游回来,重新加入拉海缆的队伍中。就是这样来来回回的挣扎、拼搏,他们硬是把第一根海缆从海底拉了上来。今年已92岁高龄的杨奶奶说:“当年,我拿了伤药过去,看到那个场景,忍不住哭了起来,我是心痛他们呐。”1920至1983整整63年,一根电线终于蜕变成海缆的模样,在海底潜行,带着舟山电力跨入了海缆时代。而承载它的支柱也由木杆、水泥杆到后来的铁塔,在量变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质的飞跃。如今,海缆是舟山的“当家花旦”,布缆船经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与海军通信应用研究所联合研制,具备了承接海洋输电、国内海上风电和长距离海缆工程的能力,成为了业界的大国重器。海缆施工船“启帆9号”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4次飞跃,舟山不但用上了“大陆电”,还研发出世界首根500千伏交联聚乙烯交流海缆,用“中国智造”解决了海洋输电世界难题。东海之畔,2085个岛屿,1470公里海底电缆,串联起海岛的光明,承载起新区腾飞的希望。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海缆敷设从孤网发电到大陆联网、再到全面进入超高压时代;从柴油机、火力发电到海上风电、滩涂光伏、潮流能再到国际领先的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舟山一步步从封闭落后的海岛成长为对外开放、经济繁荣的新区与自贸区。舟山岱山海上风电在每一根电线的背后凝聚着数代舟山电力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技术创新的时代精神。沧浪滔滔,历史作证,一根电线牵出一部中国海洋输电发展史,世纪追光,又是新的出发。 舟山380米输电高塔和跨海输电线路供稿:舟山公司 富雨晴|舟山·嵊泗公司 包海芬编辑:项丹|校对:邓通 2 d, M: _- D3 K A- d$ D/ I1 I ' ~& Z+ ^$ {: k" H9 E: q$ R* Z 6 h1 Q2 D3 H% b$ r$ O# F# C" s, d; C* A- q+ e . ^1 v; y+ \$ s/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恋娃娃
活跃在昨天 09: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