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拟于4月22-24日在...

[复制链接]

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

2022 IEEE 3r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logy,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IEEE-ICGMRS 2022)

  G9 }2 y9 s5 B# u) T#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组织框架

01

主办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AEIC学术交流中心

02

指导单位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浙江省地理学会

03

承办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宁波大学遥感遥测产业技术研究院

04

协办单位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有色资源与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技术学院

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

二、会议时间与举办地点

⒈会议时间:2022年4月22-24日(暂定)

⒉举办地点:中国浙江舟山

三、会议背景

由气候变化产生的极端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全球人类共同面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交流近年来国外国内地质、测绘、遥感领域在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最新成果,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期目标和愿景,“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IEEE-ICGMRS2022)”拟定于2022年4月22-24日在浙江舟山召开。本届会议主题为“碳中和目标下地质、测绘、遥感新技术应用”。

四、主讲嘉宾(持续更新中)

姓名

职称

单位

陈锐志

教授/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

武汉大学

杨堃

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浙江海洋大学

孙伟伟

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宁波大学

袁强强

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武汉大学

王群明

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同济大学

郭振威

特聘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

中南大学

……

五、大会专题会场(持续更新中)

序号

专题名称

召集人

专题会场一

海岸带空间资源及生态健康遥感监测

陈超:

17805808715/chenchao@zjou.edu.cn

专题会场二

双碳目标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法、新目标、新理念

潘昀:

3665806651/panyunhk@zjou.edu.cn

专题会场三

海洋声学遥测理论、技术与应用

祝捍皓:

18905807669/zhuhanhao@zjou.edu.cn

专题会场四

城乡遥感与空间信息

金永涛:

15076652360/1260072904@qq.com

专题会场五

海洋宽带通信

杨堃:

yangkun@zjou.edu.cn

备注

⑴有意参与专题讨论的,请与专题召集人联系,或在投稿时备注专题序号。

⑵会议所接收的全部论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审核后,按所涉及主题分配至各分论坛交流。

⑶大会将根据投稿的论文及分论坛报告质量评选出优秀报告并颁发奖金和证书,具体评选规则另行制订。

⑷众多专题及召集人持续招募中,有意者请联系陈超老师(chenchao@zjou.edu.cn)。

六、论文征集

01

EI会议论文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被EI目录系列(出版社待定)出版,并提交至EI、Scopus、Inspec等检索。

02

期刊论文AEIC学术交流中心将为本会议提供对应主题的SCI期刊,大会将从来稿中选择部分优秀稿件推荐至SCI期刊发表。

03

征稿主题本次会议主要征集地质、测绘、遥感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新应用等方面的论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⑴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可持续发展路径与环境影响;

⑵碳中和与碳排放遥感监测;

⑶全球变化关键气候因子遥感监测;

⑷地理国情监测(土地、农林、矿产、环境、地质、海洋、气象等);

⑸自然灾害及其监测与应急管理;

⑹地质学、岩石学、矿产与能源等相关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⑺测绘、导航与倾斜摄影等相关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⑻无人机系统及其地质、测绘、遥感应用;

⑼城市大脑、智慧海洋与数字地球;

⑽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导航定位系统(3S)集成与应用;

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

⑿教育、培训与社会公共福祉。


( P9 Y5 |7 B- Z. H

七、会议相关介绍

#1

大会主席


5 p! h# ]) @: ?% h' c

杨堃,博士,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现任浙江海洋大学海洋通信实验室负责人,全球海洋5G开拓者之一,主持全球第一个海洋5G项目,总价值1360万挪威克朗的挪威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MAMIME,全球首创了针对海洋传播环境的大规模天线技术,并被全球顶级5G大规模天线技术网站报道。他具有13年以上在欧洲从事海洋宽带通信和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经验,主持挪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欧盟地平线中小企业创新卓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重点项目,参与欧盟H2020 shiftrail的lighthouse项目1项以及挪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4项,发表SCI/EI论文49篇,并获得国际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大会的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以及挪威科技大学电子通信系的年度博士代表称号,并多次作为特邀演讲嘉宾受邀在世界5G峰会(5G World Summit)、亚太海事展(Asia Pacific Maritime)、世界无人船大会(Autonomous Ship Technology Symposium)、亚太微波国际大会(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等通信和海洋行业的世界顶级会议主讲海洋5G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也被彭博社,纳斯达克,国际航运杂志,数字挪威、中国船检,长江日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杂志专题报道。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仿真协会委员、浙江省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海外引才计划评审专家、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以及浙江海洋大学术委员会委员。联系邮箱:yangkun@zjou.edu.cn


5 g! Q+ J) f2 E! L5 O6 T: ^

顾沈明,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粒计算、粗糙集、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Fundamenta Informaticae、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1项;主编教材5部。社会学术团体兼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联系邮箱:gushenming666@163.com


' T  V: F. v4 F6 i

陈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带环境遥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遥感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Earth Science Informatic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担任Acta Ecologica Sinica、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等SCI期刊审稿人。联系邮箱:ayang198206@163.com

#2

大会副主席

' W% O: W' ]" t! T+ u

李军,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越崎青年学者,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电子信息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测绘类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生态治理数字化、自然资源遥感监测评价与决策、国土空间规划与智能计算、地理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20余项。在Geoinformatica、Transactions in GIS、Remote Sensing、遥感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测绘通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该领域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项,出版专著2部,并获得省部级与行业科技教育成果奖3项。担任IJGIS、Transactions in GIS、CEUS、Int. J. Applied Earth Obs. & Geoinf.、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等30余个SCI期刊特邀审稿人。联系邮箱:junli @ cumtb.edu.cn

3 X8 ]' e$ |, h

杨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教师,武汉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Remote Sensing期刊Guest Editor,IEEE JSTARS、IEEE TGRS、IEEE Access、STE等多个遥感SCI期刊的审稿人。长期从事遥感数据质量提升与改善、长时序遥感在滨海湿地动态监测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5项。在国内外期刊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浙江省青年地理科技奖”,“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工作者”和“宁波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奖励。2021年度实施各类科研项目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研究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2021年中国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8)。联系邮箱:yanggang@nbu.edu.cn


7 s9 l/ `3 z0 a- L3 V  `

赵作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定位和移动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被SCI收录论文7篇,被EI收录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第五届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主持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徐州市重点研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青年基金、江苏省交通厅科研课题等纵向项目和众多横向课题。研发了“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车载定位监控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车辆智能视频主动安全防控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相关业务部门。联系邮箱:4375@cumt.edu.cn

#3

学术委员会主席

3 Y. }6 |/ r  U1 s3 m

吴伟志,理学博士,二级教授,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数学)负责人,浙江省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和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研究方向为粗糙集、概念格、随机集、粒计算、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面上项目2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多篇,EI收录论文150多篇,发表的SCI论文被引用超过4300次,SCI论文h-因子35,单篇最高被引449多次,9篇论文名列国际计算机领域学科ESI高引用率(SCI引用top 1%)论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粗糙集的数学结构》等4部著作,论著被Google Scholar引用11900多次。连续7年(2014-2020年)入选由国际著名科学技术出版商爱思唯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共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参与,排名第五)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参与,排名第四)、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主持)。合作论文“不协调目标信息系统的知识约简”荣获2007年度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奖”。

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担任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SCI和EI收录期刊)副主编、《Transactions on Rough Sets》(EI收录期刊)等6个国际学术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模糊系统与数学》、《智能系统学报》的编委。被邀请担任2个国际学术会议和12个国内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与程序委员会主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邀请作大会特邀报告3次,在国内学术会议上被邀请作大会特邀报告5次。作为特邀编辑编辑了国际SCI收录核心期刊《Fundamenta Informaticae》第111卷第1期和第142卷第1-4期、《Transactions on Rough Sets》第10卷(EI收录期刊)、《CAAI Tra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第4卷第4期(EI收录期刊)和国际计算机科学系列丛书《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第4481卷和第9436卷(Springer出版)。联系邮箱:wuwz@zjou.edu.cn


7 @/ {) ^) Z) D) \

王健鑫,教授,现任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与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才基金项目、共享航次计划等)、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兼任中国太平洋学会东海环境分会理事、浙江省生物信息学学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联系邮箱:jxwang@zjou.edu.cn

" V, H! G1 I/ D( z9 v  P8 C* ^

孟飞,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建筑大学重点岗教授,现任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环境遥感、GIS应用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环保厅“山东省湖泊生态退化调查”,以及“基于遥感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旱灾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等多项横向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SCI论文16篇,同时在自然资源学报、环境科学、土壤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社会兼职: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联系邮箱:Lzhmf@sdjzu.edu.cn


+ r% Y- H& e$ e9 C7 O9 K% f! g

郭振威,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博士毕业于挪威科技大学,从事地球物理学海洋电磁法研究。担任中南大学青年科协地信院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致公党中南大学委员会委员、致公党科技与知识产权专委会、SEG中国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首届青年编委,《JournalofAppliedGeophysics》LeadGuestEditor。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8项,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发表一系列的科技学术论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部分成果获得转化。联系邮箱:guozhenwei@csu.edu.cn

#4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0 J+ z' N3 G2 ?1 V5 B& M

吴孟泉,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2020年鲁东大学最美教师,中国GIS协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洋环境遥感、智慧城市、空间分析方法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纵向项目10余项;服务地方承担国情地理监测、海洋浒苔遥感监测、海洋溢油遥感监测等近20项。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教材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山东省优秀本科论文2篇;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获全国创新项目7项,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及各类专业竞赛获奖50余项,指导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联系邮箱:irsa_wmq@163.com


9 ~) W' O, f1 O4 v) p4 M8 J) J

韩保民,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卫星定位与空间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委员会委员,山东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CPGPS协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GNSS精密定位、低轨卫星精密定轨。获在美国召开的第15界国际导航技术大会ION GPS 2002 年最佳论文奖,并获全额资助到大会宣读论文,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唯一到会宣读论文的人;获2008年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08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三等奖。联系邮箱:hanbm@sdut.edu.cn


4 X) m: u, U$ G6 r* ?0 {0 F

梁亮,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励,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等遥感领域国际权威期刊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累计被引400余次,在高光谱遥感、生态环境遥感等研究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植被理化参量的反演、作物胁迫的高光谱诊断、基于遥感的生态环境评估。联系邮箱:liang_rs@jsnu.edu.com

1 v' Y: G/ ]3 k

刘健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机摄影测量、倾斜摄影测量。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青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 Remote Sensing、ISPRS-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Photogrammetry、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联系邮箱:liujianchen@sdust.edu.cn

#5

学术委员会委员

姓名

职称/职务

单位

国籍

联系邮箱

陈水森

研究员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中国

css@gdas.ac.cn

龚建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

gongjh@radi.ac.cn

金永涛

教授/院长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中国

jsj_jin@126.com

韩树宗

教授/院长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中国

hansz@ouc.edu.cn

李睿

副教授/理事长

浙江大学/浙江省地理学会

中国

zhedalirui@zju.edu.cn

李新

特聘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

加拿大

刘祥磊

教授/副院长

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

liuxianglei@bucea.edu.cn

秦其明

教授

北京大学

中国

qmqinpku@163.com

邱振戈

教授

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

zgqiu@shou.edu.cn

孙卫东

教授

清华大学

中国

wdsun@tsinghua.edu.cn

孙伟伟

教授/副处长

宁波大学

中国

sunweiwei@nbu.edu.cn

万剑华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

wjh66310@163.com

王群明

教授

同济大学

中国

wqm11111@126.com

汪日伟

教授

温州理工学院

中国

wangrw@wzu.edu.cn

卫征

研究员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中国

姚云军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

boyyunjun@163.com

袁强强

教授

武汉大学

中国

qqyuan@sgg.whu.edu.cn

赵西增

教授/院长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xizengzhao@zju.edu.cn

周斌

教授/院长

杭州师范大学

中国

周德民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按姓名拼音排序

#6

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


* E7 l+ d) S: x% Y

顾沈明,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粒计算、粗糙集、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等。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Fundamenta Informaticae、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1项;主编教材5部。社会学术团体兼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联系邮箱:gushenming666@163.com

#7

会议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 m) B2 v  L) q2 [' g

陈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带环境遥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遥感学报、IJRS、IEEE GRSM、JARS、ESI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担任Acta Ecologica Sinica、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等SCI期刊审稿人。联系邮箱:ayang198206@163.com


1 P  q! D3 r. Q+ l% S# \/ @

刘志松,博士,副教授,现任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小波分析及其应用,包括小波分析中的细分格式收敛性和收敛阶的研究,高维小波基的构造和刻画。近几年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其中SCI索引5篇。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级课题多项。入选2012年度舟山市1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联系邮箱:liuzhisong@zjou.edu.cn


# `6 H( T8 ?0 A. Z# i0 T

彭彤,教授,理学博士,英国约克大学博士后,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博士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海上通信实验室核心成员之一,入选2020年浙江省“青年千人高层次人才计划”,2014年获得巴西“青年才俊”人才称号。从事无线通信和网络编码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编码设计,物联网大数据的传输优化,动态视网膜数据的预编码设计,深度学习与无线传输的共同网络设计等。先后主持巴西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委员会(CNPq)青年基金项目课题1项,参与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项目3项,英国国防部(MOD)科研项目1项。在IEEE TCOM、IEEE TWC与IEEE WCL等国外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9篇。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SCI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联系邮箱:feeloz1214@163.com

$ u/ E: s6 N2 B/ o5 a

尹会听,男,讲师,理学硕士。现任浙江海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省级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浙江省一流课程负责人。从事基础物理和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质弹性模量,基础物理实验,单片机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等。近五年建设完成省级一流课程两门,申请立项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国家教指委)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完成浙江省“十三五”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省级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3项。曾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高校微课组)、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中多次获奖。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浙江省物理科技创新竞赛获省一等奖2次、省二等奖2次、省三等奖5次。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联系邮箱:htyin@zjou.edu.cn

#8

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

姓名

职称/职务

单位

国籍

联系邮箱

陈涛

副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

taochen@cug.edu.cn

范俊甫

副教授

山东理工大学

中国

fanjf@sdut.edu.cn

冯海霞

副教授

山东交通学院

中国

fhx76@163.com

韩友美

高级工程师

江苏海洋大学

中国

youmhan@jou.edu.cn

李军

副教授/副院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

junli @ cumtb.edu.cn

李巍岳

副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

lwy326@shnu.edu.cn

李莉莉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刘健辰

副教授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

liujianchen@sdust.edu.cn

刘振宇

副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

中国

sdlylzy@mail.scuec.edu.cn

栾奎峰

副教授

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

kfluan@shou.edu.cn

齐凌艳

副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

qly1107@126.com

田帮森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

谢辉

博士

广东海洋大学

中国

xiehuihaoba@163.com

支俊俊

副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

zhijunjun@ahnu.edu.cn

祝捍皓

副教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zhuhanhao@zjou.edu.cn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按姓名拼音排序

#9

大会秘书长


' R$ J- s( }5 {+ I  k; l# \( E( V

陈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带环境遥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遥感学报、IJRS、IEEE GRSM、JARS、ESIN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担任Acta Ecologica Sinica、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等SCI期刊审稿人。联系邮箱:ayang198206@163.com

#10

大会副秘书长

麦慧盈,AEIC学术交流中心,联系邮箱:1465084071@qq.com

谢舒欣,AEIC学术交流中心,联系邮箱:3417177581@qq.com

" a+ s: t! @4 b3 L" n
! Q1 P6 _  g3 i8 L* D8 \% Y. ]- I) A, W

谭安辉,博士,副教授,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主要从事信息科学、不确定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近年来,在国际SCI源刊Information Scien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Knowledge-base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以及核心期刊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联系邮箱:tananhui86@163.com

* L  o2 V( }* a! @

郭碧云,博士,教授,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海洋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参与中国科技部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研究。出版中英文专著两部。发表EI和SCI论文数篇。社会学术团体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AGU会员,世界水保协会会员。联系邮箱:biyunguo@163.com

#11

大会秘书处成员

姓名

职称/职务

单位

国籍

联系邮箱

梁娟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ljzjou@163.com

汤云峰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tangyunfeng@zjou.edu.cn

杜晓琴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xiaoqdu@163.com

何小波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xiaobo.he@zjou.edu.cn

王点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wangdian@zjou.edu.cn

马聪聪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macongcong@zjou.edu.cn

张昊宇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魏丹

讲师

浙江海洋大学

中国

八、大会系人

⒈陈超(专题会场召集):17805808715/chenchao@zjou.edu.cn

⒉麦慧莹(论文投稿/注册缴费):13922151732(微信同号)

⒊谢舒欣(企业赞助/推广宣传):17512877028(微信同号)

⒋会务组邮箱:ICGMRS@163.com

九、大会日程(暂定)

Day 1

13:00-18:00

报到注册

18:00-20:00

晚餐

Day 2

9:00-9:30

开幕式、致辞发言

9:30-12:00

主旨报告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专题会场报告

18:00-20:00

晚宴

Day 3

9:00-12:00

专题会场报告/学术考察活动/离会

165761de3677d0bf8f9877c58be6e7de.png

浙江海洋大学欢迎您的莅临!

3 g! l$ F8 `) t, n

详情链接: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6 [/ j3 o# C, k. M; C; o% q
9b445d0ce110df982c8e24e0aa0bf440.pn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11111111111
发表于 2022-3-4 17:55:56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文星雨
活跃在12 分钟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