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海洋 门户 海洋圈 海洋杂谈 查看内容

忧思在2022年黄海浒苔绿潮暴发之中(一)

leejiafu 发布于 2022-10-26 21:21 164 0

分类专栏:海洋杂谈 原作者: 直面海洋人生

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在黄海接连暴发已经长达16年之久,给山东、江苏沿岸的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等带来了巨大损失,社会关注度极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学者围 ...

       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在黄海接连暴发已经长达16年之久,给山东、江苏沿岸的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等带来了巨大损失,社会关注度极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学者围绕绿潮成因、机制和发展过程及其监测预报、打捞技术方法与资源化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展开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批批调查研究成果,也为两地政府联防联控、应对浒苔绿潮暴发提供了不少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终因绿潮来势凶猛,涉及面广、量大,且发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变化又反复无常,至今仍无减轻或者消停的迹象。尽管海洋主管部门和两地政府每年都有对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实施方案,而且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严密,但总是防不胜防,时而惊喜、时而沮丧,浒苔绿潮这场“大戏”依然在年复一年地上演。

     早在2021年12月中旬,本平台曾分上、中、下三篇发表了“深思在2022年黄海浒苔绿潮暴发之前”一文,希望能为改进完善浒苔绿潮联防联控策略,使得黄海海洋环境尽快得到改善、海洋生态系统尽早得到恢复,尽一点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

     眼看2022年的黄海浒苔绿潮暴发季节已经到来。江苏、山东是否已经吸取以往经验和教训,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预案,迎接面临的又一场“大考”?人们早已拭目以待。期待的人群中依然有那些海洋界的有识之士,不过也已经不限于海洋领域,似乎开始延伸到了从事河流与湖泊水环境、水生态和湿地保护、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还有从事大型藻类养殖及其开发利用的企业家、技术专家等,看来人们对浒苔绿潮的关注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在大家的坚持不懈和群策群力下,发生在黄海的浒苔绿潮问题一定能得到彻底解决。不仅能给全社会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还能为国际社会应对/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开展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

黄海浒苔绿潮前期防控策略可否做些适当调整?

01

     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确定了“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净处理、少危害”的防控原则,以及在受袭区域构筑“海上打捞、近岸拦截、岸滩清理”三道防线,并要求积极推动“浒苔绿潮资源化利用”,以求尽力减轻浒苔绿潮造成的危害。

     具体到江苏方面的前期防控工作还包括严控紫菜养殖规模、对紫菜养殖竹竿全部实施标签化管理、开展缆绳覆塑PVC试点推广和竹竿防藻新材料试验,以及严格开展缆绳除藻和回收作业、及时打捞海上漂浮浒苔等。


02

     海洋主管部门也一再要求两地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浒苔绿潮防控工作指示精神,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工作,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无疑是照亮“黄海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工作”,也是“最终解决黄海浒苔绿潮问题”的指路明灯。

     今年世界海洋日(6月8日)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种最好诠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意味着要从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着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由此可见,解决黄海浒苔绿潮问题,不能只防控、不治理;也不能不关心海洋环境变化,更不能粗暴地将海洋生物资源当作“灾害”来治理;而是应该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来造福人类,改善海洋环境、恢复海洋生态系统


03

     当前,黄海浒苔绿潮前期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主要有:理念不清、概念模糊、方向不准、成效难见,亟须认真对待,理清思路,调整策略。譬如:

    (1)紫菜养殖设施采用塑料(PVC)制品替代竹竿养殖设施上除藻采用化学除藻剂替代传统的冷藏、曝晒前置打捞上岸的浒苔堆放在临时处置场地或者直接挖坑填埋;又为前置打捞和岸滩清理数量极其有限,也就难以资源化利用如制成有机肥料替代氮磷钾等化工肥料,或者制成药品、食品等),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云云至于使用哪种方式更环保、生态比较、辨别一下就会一目了然。

    (2)针对黄海浒苔绿潮,至今只提“防控”、不讲“防治”,却又要“溯源治本”,究竟是想“防”、“控”,还是要“治”?而仅仅依靠前期防控、前置打捞,显然是无法根治浒苔绿潮的。但,即使要“防”与“控”,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海上。

    (3)开阔海洋上只要出现生态异常现象,不管是绿潮、赤潮,还是褐潮、金潮,“防控”只是治表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惟有“防治”,才能达到恢复生态系统、消除藻华现象的目的。

     正是由于把握的方向不准,看似采取了越来越严苛,甚至是不近人情的前期防控措施,黄海浒苔绿潮却依然年复一年地暴发,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让人深感忧虑!


04

     当前海洋主管部门和两地政府,在对待黄海浒苔绿潮问题上,始终纠结在究竟是优先发展滩涂养殖业还是滨海旅游业?这或许是个一时难以调和的矛盾问题,而且又不能顾此失彼,所以才酿成了当前这种尴尬局面。

     如果大家都能提高政治站位,把这个问题放在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海洋治理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呼声不断的大背景下,客观地对待由海洋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所引起的局地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或许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之所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海洋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不仅仅出现在黄海,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区都在发生而且要比黄海早得多持续时间也要长得多。所以,人们要有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当然最好是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

05

     调研过程中,也不至听到一地或者少数人发出这样的呼声,既然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政府为何就不能采取行动,停止或者取消苏北浅滩上的紫菜养殖活动退一步讲,也可以协调山东、江苏两地签订一份补偿协议:江苏暂停苏北浅滩上的紫菜养殖活动,如果在一年或者两年内,黄海浒苔绿潮就此消声匿迹了,江苏方面就放弃在该区域的紫菜养殖;反之,如果浒苔绿潮依然阴魂不散,那么由山东方面补偿江苏在暂停养殖期间的损失。

     显然,这种“对赌协议”,在黄海浒苔绿潮经过长达十六年的纷争后,依然没有一个明确定论、且事态又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大部分受访人群觉得还是值得尝试的。何况,国内也已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即皖浙两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也有称“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的。已经实施多年,且效果十分理想。

     为何主管部门或者两地政府迟迟没有采纳这一建议,或许出于如下原因考虑:也就是一些海洋生物和藻类专家早年通过短期调查研究,抛出的所谓“言之凿凿”证据,即暴发种浒苔的源头就位于苏北浅滩附近,甚至就敲定在辐射沙洲区域,而且是由紫菜养殖工人在除藻作业时把定生浒苔粗心大意掉进或者有意丢进海洋里演变而来的结论,依然存在争议。

     先不说养殖工人的手是否如此神奇,在不经意间会创造出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藻种来;就说该区域只占黄海面积的极小部分,且紫菜养殖面积占江苏全省的比例也不算大,产出的经济效益更是不足挂齿。故由主管部门裁决或者协调双方拟定一份补偿协议,应该不会太难。


06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辐射沙洲区域的两沙海域,还是由江苏省直管的紫菜养殖区,过去几年紫菜养殖面积已经削减1/3,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0-12亿元。据此估算,如果停止整个海域的紫菜养殖活动,造成的年经济损失也不会超过40亿元。

     同样的资料显示,仅2019年和2021年,山东每年投入浒苔打捞、清理的费用就在7亿元以上,还尚未计算实施各种防控措施投入的人财物力,以及造成沿海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的重大损失等。虽未见官方数据公布,估计更是个庞大的天文数字。

     既然两相对比如此悬殊,山东方面为何就一直没有官方表态,以及主动要求主管部门采取这个看似一劳永逸的黄海浒苔问题解决方案?显然,山东方面对当地的一些海洋生物和藻类专家的调查研究结论也是心存忌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调查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和研究认知,表明了山东方面的谨慎是有先见之明的。


07

     更有专家、学者提出,纵然把黄海浒苔绿潮暴发看作是一种灾害,还不如把它当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资源;也不要轻易把在滩涂、浅海上用于紫菜生产的网帘、筏架等养殖设施看作是引发浒苔绿潮的源头,看不到它忍辱负重的一面,即,既撑起了国条斑紫菜养殖占领国际市场的一片天地,又吸引了大量浒苔种源附着生长而大范围、大规模的养殖紫菜及其附生在养殖设施上的大量定浒苔,在其养殖季又会吸收、消耗掉多少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空气、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多少民和渔民的生计问题。

     这笔账,两地政府部门应该好好算一算,从事海洋生物和藻类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该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地开展全方位、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为政府部门提供经得起检验、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08

     转眼间很快到了7月上旬,从两地浒苔绿潮联防联控一线传来的消息,前期防控和前置打捞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尽管两地进入前置打捞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基本上都是从4月份就开始投入备战了。据悉双方投入打捞船只约1.2万次,累计打捞绿藻(包括浒苔和少量马尾藻)近8万吨,相当于去年青岛防浒战关键时段3-4天的打捞总量。

     这个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无数人熬夜奋战,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用了70-80天时间换来的;政府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保守估计也会在4-5个亿之间。至于购置的监测仪器设备(如无人机、浮标、视频监控系统等)更是不计其数;还动用了多艘公务船舶巡航,以及临时租用渔船400余艘等。

     为了实时监测浒苔的分布、漂移动向,就江苏自然资源部门就调度了8颗卫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单位调度的卫星更多(13颗),还曾通过多次变轨来调整国产海洋卫星的轨道,使之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覆盖南黄海区域的遥感映像资料。

     前期防控、前置打捞,8万吨、80天,换来了有关方面所称的“有效削减了海上浒苔生物量,延缓了浒苔北上时间”。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但也有人问,为了区区8万吨浒苔,如此兴师动众,值得吗?而且,这样的自我评判和宣传,也着实有夸大“前置打捞”效果之嫌。

     前置打捞,特别是在江苏外海的前置打捞,是否有此必要?而且对治理黄海浒苔绿潮来说,前置打捞,究竟孰是孰非?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09

     汇总调研过程中的呼声、诉求和建议,归纳为两点:

     一是前期防控试验可以继续搞,但高成本和影响紫菜质量、食品安全的新工艺新材料试验可以叫停,转而集中优势力量专攻低成本、安全性好、有推广价值和实用意义的新工艺新材料;

     二是考虑到江苏沿岸海域,特别是辐射沙洲域,水浅流急,每年4-5月份浒苔生长缓慢,海面仅见星星点点,不易打捞,危险性较大,该海域客观上又受到各种气象、水文和生态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难以大面积集聚形成绿潮,也从未造成灾害;打捞的少量浒苔无法资源化利用,反倒会对陆域造成污染。

10

     最后提醒江苏方面重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近岸浒苔受到人为干预减少了,而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场,也就是水体中的高营养盐依然存在,那么马尾藻、赤潮藻有可能成为优势种袭来,势必会直接危害到紫菜养殖业,又该如何应对处置?需要提前做好充分预案,否则左支右绌,会造成更大损失,甚至是灾难。

     这也并非空穴来风。2017年那次暴发在南黄海、东海海域的大规模马尾藻金潮,当地养殖渔民一定还记忆犹新。大量马尾藻入侵苏北浅滩区,堆积在养殖设施上,导致紫菜筏架倒塌、缆绳断裂,受灾之处几乎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亿元。


     十多年来,黄海浒苔绿潮前期防控,好在两地政府都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百折不挠、密切配合,使得年复一年的浒苔绿潮总会在“人定胜海”的意志前败下阵来,始终有惊无险。但何时是个尽头?相信,不仅是江苏、山东两地百姓,也是全国人民都在翘首期盼着的......


     辛苦了!江苏

     加油干!山东

     准备好没有?青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