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首次获得物理海洋领域这一奖项!成里京研究员获得美国气象学会The Nicholas P. Fofonoff Award

[复制链接]
7 c& j; l' I. f: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z# c5 r/ W; K/ l# U) f* |0 d# E
成里京研究员出海科考

2 b0 R8 _7 n# J0 t- N- b. \* r2022年8月17日,美国气象学会(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AMS)公布了2023年度各项荣誉和奖项名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里京研究员因“在海洋观测数据和海洋热含量方面的高质量、高影响力研究,及对同行的服务”,获得2023年度“The Nicholas P. Fofonoff Award”,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物理海洋领域的这一奖项。
. Q5 e) l) W. {& W0 u

  k6 P) Y7 c  B+ _9 T4 l*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m6 \+ G+ n* S+ M
The Nicholas P. Fofonoff Award由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前任所长Nicholas P. Fofonoff(1929–2003)冠名,每年授予1位在物理海洋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授奖领域包括在物理海洋观测、模式及理论等方面。该奖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授予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17位获奖人。
5 }! v& x7 A' T: F# G获奖人介绍:
( \5 s  L% \( f% T成里京,1988年出生,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现任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观测数据处理和重建、海洋热含量变化、地球系统能量和水循环研究。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总被引5000余次。2020年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WCRP/GCOS联合颁发的“国际数据奖”。2017-2019年被遴选为IPCC海洋与冰冻圈报告主要作者;2021年起任WCRP “灯塔计划”科学规划团队成员。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2 H% k% E6 o- B" ]. h7 x
AMS发布链接:https://www.ametsoc.org/index.cfm/ams/about-ams/ams-awards-honors/2023-awards-and-honors-recipients/) Z: r9 I2 X$ o( c7 h  w5 _# B4 `, L
附:2007-2023年The Nicholas P. Fofonoff Award获奖人# a* C! d, A8 F; k; o# o1 M* j
" J( Y, e3 B5 H  V

% X/ B  P- `9 i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K* A; M* ]' G/ a  l
成里京简介6 a8 |3 A% I5 I1 t
7 d, z2 y) n7 f1 t9 A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 A) i3 ~( Q; D- G* b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5 d) k; Z- o! p8 B" @( R! L
Email:chenglij@mail.iap.ac.cn
& [$ I& V; U# p( W3 Z
) F9 d. F  C( o: z4 h
$ V; X# \; {  D, m
$ S* p( d. I" S% B, }& c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里京,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副研究员,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从事气候变化、海洋观测、海洋能量收支和能量循环等方面的研究。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包括:如何改进海洋观测质量以更好地追踪海洋气候变化?能量如何在海洋和地球系统内部转移?台风、厄尔尼诺等主要的气候现象和模态会使海洋/地球系统能量如何变化?海平面上升是由什么导致?成里京目前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 特别报告:气候变化中的海洋与冰冻圈 主要作者(Lead Author)、“决策者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撰写团队成员;2016年国际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研究项目(CLIVAR)20年开放科学大会 大会报告人(Plenary Speaker)。国际XBT研究小组成员;国际质量控制数据集计划(IQuOD)小组成员,CLIVAR全球综合观测委员会委员(GSOP Member);国际温盐廓线项目(GTSPP)指导小组(Steering Team)成员;CLIVAR研究计划“CONCEPT-HEAT”邀请专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Science》的Perspective文章;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美国气象学会会刊《BAMS》等学术论文。科研工作“全球历史海洋热含量变化估计”入选2017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担任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Climate,GRL等杂志的审稿人。
% g% k: V1 |$ i3 P6 E7 i  v6 j
  z. ^# f+ y1 Q!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5 i. K- x3 d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