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气象卫星 -海洋气象卫星图

[复制链接]
, ?* F# z% k1 }/ C$ {
, k s- U2 z5 d- ^% O: k8 @
+ p4 w1 ]3 a* ^# k, b: x& ~
& s0 h. _8 y1 E2 U
WMO和IATA合作扩展飞机气象数据中继系统
/ f; V5 x' R. `- g: i: d
哨兵6号海洋监测卫星发射
: v+ R) T: A5 X4 D( M& ~& `
北半球冰盖融化驱动南极冰盖变化
) @: a1 L5 U0 H# ^
……
9 ?0 G: ~8 z! S& E4 F
最近两个月
$ p. f+ c3 t2 H5 X
气象科技领域出现了哪些新鲜事儿?
' `; C0 B$ q: S
国际情报站带你一起速览
2 c; |' j4 E% e0 q
$ h* {" ?3 h' k4 R; J
. ^, N3 P$ u. ?
' a# r% {, W/ @/ j' K
WMO和IATA合作扩展飞机气象数据中继系统
% w) f/ c, x( A* W3 S
$ L0 S* w6 f: J3 H0 U) Q
C, W. H$ [0 Z, z+ W
- {% t/ L! y' n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与世界气象组织(WMO)签署协议,增加和改进商用飞机对气象数据的自动报告。这项名为WMO和IATA的AMDAR协作计划(WICAP),旨在扩展现有的WMO飞机气象数据中继(AMDAR)系统,以确保覆盖数据稀疏区域。该计划有望促使更多新的合作航空公司加入,目前已经得到约40家航空公司的支持,涵盖数千架客机和货机。AMDAR观测系统每天可对气温、风速和风向进行80万次高质量观测,能提供所需的位置和时间信息,进行越来越多的湿度和湍流测量。根据新的合作协议,WMO将承担建立区域性业务框架以接收和处理数据的任务,IATA将负责推动航空公司参与该计划,并帮助协调数据中继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保护航空公司对数据的所有权。
2 g- f R# f5 L0 s' v1 r- {
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系统及产品通过业务准入系统
0 D6 q8 @+ H; |9 m( ~0 _" x
D/ u( F8 N3 i5 G& E
, F0 [( |" l) S
/ p9 f' C- \0 s% E0 I1 w
2020年12月,中国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系统及产品(CRA)通过业务准入评审。CRA与国际第三代全球再分析产品质量相当,打破了相关业务科研对国外再分析产品的依赖局面,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再分析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全球再分析产品在天气、气候、海洋、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检验评估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RA与国际第三代全球再分析产品质量相当。国家气候中心试用评估结果表明,CRA质量整体优于目前使用的NCEP再分析产品,时效快、稳定性强,投入相关业务和科研应用后可实现对国外再分析产品的有效替代。
Z/ L2 D+ Y1 W* b+ d* E/ l
基于国产气象卫星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定量监测模型建立
4 h+ C& H! \ }# M' y
" m, h( k4 V5 {; Q J
; T; Q8 i( F* E( P! j( N) b+ e/ E# w3 ~
. T& s- l: V2 D4 E2 Z
2020年11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分析技术及定量应用方法及平台研究”项目通过中期检查。目前,该项目已初步建立了基于国产气象卫星的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关键参数高精度反演与产品融合技术,研发了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定量监测模型,形成近5年台风等全球主要气象灾害遥感数据集,建立了具备全球实时业务能力的气象灾害遥感分析与快速响应平台,初步实现了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示范应用,有效提升了国产卫星的全球主要气象灾害业务化监测服务能力。
4 ^3 F8 s7 S# B! {
哨兵6号海洋监测卫星发射
& q; W+ a5 N. h
' Y* E8 h4 s+ d# n+ `: ?, ~
! r( s1 V: Q: V+ D" L( V, K
* z3 {: t2 z. j, j0 |7 r2 k
2020年11月21日,哥白尼哨兵-6号迈克尔·弗里利希海洋监测卫星(以下简称哨兵6号海洋监测卫星)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射升空。世界气象组织(WMO)肯定其高精度测量将在海平面上升监测和天气预报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哨兵6号海洋监测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确保海平面气候数据记录的长期连续性。卫星数据将改善对受海洋强烈影响的高影响天气和气候特征的预测,例如高温、热带气旋以及异常温暖的季节等。欧洲航天局(ESA)太空运行中心于11月24日将哨兵6号海洋监测卫星的飞行运行移交至EUMETSAT。在哨兵-3A 和哨兵-3B的基础上,这是该组织代表欧盟运行的第三颗哥白尼海洋监测卫星。
! ]3 \% s1 p" p. _0 _& a0 u$ r! n
北半球冰盖融化驱动南极冰盖变化
0 {1 T9 w% y8 `
5 Z9 T/ |8 u+ d/ ?+ R& g7 J
8 P n G7 g* B
; D; A. D( J, ]- |$ n
2020年11月25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在过去4万年中,南北极之间相隔数千公里的冰盖通过海平面变化而相互影响,并且首次揭示出南极冰盖变化受北半球冰盖融化驱动。为研究地质时间尺度上驱动南极冰盖变化的机制,研究者利用数值模拟和各种地质记录,并首次能够同时模拟过去4万年间南北半球的海平面和冰川动力学变化。这个时间范围涵盖了从末次冰盛期(大约2.6万至2万年前)到当前时间段,为广泛理解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冰盖变化奠定了基础。
1 \8 L+ p4 o2 Q! `& m. j) E
2020年海洋观测系统报告卡发布
5 M) D+ @& ?$ s: ~; a
7 @" F* o9 h9 S2 P0 a6 w
s$ s X9 W4 g& G6 e
( |! C" j( L& V0 l! A; N" |
2020年海洋观测系统报告卡出炉,提供了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GOOS) 状况的最新信息,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海洋观测的影响、海洋观测举措的进展以及观测与服务之间的联系。该报告卡强调了持续和系统地开展海洋观测的价值和需求,这对于研究海洋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疫情影响已有数月之久,而研究船的运作还远未恢复正常。因此,GOOS对全球系统的某些部分越来越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表明,国际合作和运营灵活性对于维持和维护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至关重要。该海洋观测系统报告卡由GOOS观测协调组与国际海洋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协调和监测卓越中心OceanOPS共同编写。
1 i7 Y) y: j S1 g4 ]3 d# t9 x- X
6 k* R0 N Z4 M
; T" P) Z7 ~" J+ j# A
' J7 v/ Y- x/ {3 g [, b. H
广告
& E- r9 O3 ~' k
7 ]% [1 s5 K$ G( _
举报/反馈
0 G V1 B! U, E* b+ n9 O# l
& g0 A5 f# P3 {2 N @0 M # h' w* i& K& p m( M# i! w4 s1 ^7 v# p. K3 n3 K 8 c. Z y. _: d7 e9 P# k) L$ y2 I* x6 ^( o4 Q6 X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原来可以笑
活跃在昨天 16: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