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布局国家深海“三大平台”,“三龙”探海

[复制链接]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海中心”)组织召开2022年工作会,提出加快推动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三大平台”建设。同时,加快构建基于“深海一号”科考船的“三龙”装备作业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深海精细化综合调查能力。

深海中心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对于实现我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具有重要意义。此番再布局国家深海“三大平台”,意味着要进一步促进深海业务活动与深海资源保存、利用融合发展。

向深海进军,是青岛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际海底管理局在近日发布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青岛。今年5月24日至27日,国际海底管理局与中国自然资源部建立于青岛的、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将举办首期培训班。培训班聚焦国际海底矿物资源调查和评估等内容,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海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看到,一方面,青岛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正大力开展深海资源勘探研究、保存和利用;另一方面,青岛通过积极搭建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等方式,加强全球海洋事务交流,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蓝色伙伴关系建设。

5 }. I& ?, m$ T( m, a

走向深远海的“青岛力量”

近现代海洋科考推动海洋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勘探发现的以深海生物、矿产为代表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

海底矿产资源具有巨量性。例如,大洋金属总储量3万亿吨,高出陆地几千倍,且铜、钴等资源具有再生性,每年生长率远大于世界消耗率,可谓“取之不尽”。西方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投资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纷纷抢占具有商业远景的深海矿区,“蓝色圈地”一时风生水起。

5230e075897f6c732b4e675c8c402c9b.png
多金属结核
/ J3 ~' N3 E1 M: c, I- {# n; j. q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诞生,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称为国际海底,又称为“区域”,而“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并专门设立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相较于国外,我国深海活动开展稍晚,但作为后起之秀,发展迅速。其中,青岛长期以来的海洋科考工作,为我国申请国际海底矿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五”期间,青岛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入列,作为我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极大促进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勘探和研究工作;“九五”期间,我国通过利用“大洋一号”等科考船开展多个航次资源勘查,确定了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的第一块约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十五”期间及以后,我国实现由单一多金属结核资源向深海多种资源勘探开发的战略转移,在“大洋一号”等作为主力科考船、“蛟龙”号等作为主要载人深潜装备的助力下,我国相继获得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硫化物勘探矿区、西太平洋3千平方千米富钴结壳勘探矿区、东太平洋约7.3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西太平洋7.4万平方千米多金属结核勘探矿区。

8ef20460b83b0e72b09015550693e0ba.jpeg
富钴结壳

截至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底矿区数量最多、矿种最全的国家,矿区数量5个,矿区面积达23.5万平方千米。在海洋科考的调查发现下,还推动了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已有近百个以《诗经》为依托的命名在国际海底地图上写下中国的名字。

18ecca03e4475e2b92389aaa865c9689.jpeg
中国大洋样品馆

8 _4 G0 E# G; A

近年来,深海中心“深海一号”科考船经多次海试并最终入列,成为大洋科考、海底资源勘探的又一代表。2021年,深海中心利用“深海一号”科考船,完成了中国大洋60、66、68航次等航次任务。相关科考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国海底资源勘探能力,为区域资源选择、开发奠定了基础。

例如,中国大洋66航次调查区域位于西太平洋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及邻近海域。本航次主要利用深海浅钻开展富钴结壳一般勘探和部分区块详细勘探工作,为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评价、第一次区域优选与放弃提供了关键支撑。


" [3 C; g' S/ _+ C

“三大平台”担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快经略海洋步伐。作为自然资源部在深海活动与能力建设方面的业务中心,深海中心于2010年12月在青岛成立,主要开展深海资源勘探与科学考察活动的组织实施、调查船舶与深海重大装备的运行管理、深海科学研究与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深海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国际合作等工作。

其实,在勘探、开发国际海底资源的同时,相应国家还必须履行一定的国际义务。例如,“区域”内勘探开发活动必须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合同并接受监督,保护海洋环境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值得提及的是,为落实“‘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联合国公约》确立平行开发制,即在区域内的一个矿区被勘探后,开发申请者向海底管理局提供两块价值相当的矿址,海底管理局选择一块作为“合同区”与申请者签订合同进行开发,另外一块作为“保留区”。这保证了发展中国家可获得海底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当然,“可获得”不等于“可开发”。因此,设立在青岛的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最大的目的就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提高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2a40558b6bfb26b54f331cce2e0b6208.png
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将举办首期培训班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举办首期培训班,青岛将遴选相关教师和专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深海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开展深海环境与深海生态、深海采矿与深海技术等国际海底热点领域的合作研究,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海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而在加快深海资源勘探与科学考察、促进深海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谋划布局深海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其中,依托驻青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建立中国大洋样品馆,承担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和深海采集到的大洋调查样品的安全保存、共享利用以及成就展示与科普宣传等工作。

当前,青岛正在建设的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是最新的国家深海“三大平台”,将整合资源优势,打造集深海标本样品、数据资料与深海业务活动要素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平台。

446b8f2b766d37b495b21d175d809af0.jpeg

青岛打造深海平台,也被写入《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中,山东要求青岛“谋划发展深海开发、基因技术等海洋未来产业”,并明确支持青岛“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综合性样本、资源和数据中心” 。

可以看到,针对国际海底资源,青岛从前端的勘探,到中后端的保存、利用,都秉承国家使命,重任在肩。同时,积极承担我国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义务,加强全球海洋事务交流, 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与蓝色伙伴关系建设。


4 h: t9 S" M  I7 b

“三龙”探海

开发利用海底资源,勘探技术是重要的保证。近年来,深海中心加快在海洋探测开发特别是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在海洋装备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其中,以“三龙”为代表的深海运载器系列海洋探测开发装备已经初具规模。

三种类型的潜水器优势互补,应用范围涵盖了海洋探测开发领域的各个方面。

8818265ba20a901c9694e82777204978.jpeg
蛟龙号

其中,载人潜水器(蛟龙)由潜航员驾驶操作,可以携带科学家亲临海底目标作业区域,进行最为逼真的现场观测、原位探测、精细采样等工作;

无人有缆潜水器(海龙)为缆控作业型潜水器,由操作手在支持母船端遥控控制,根据潜水器线缆传来的海底影像远程控制潜水器本体的运动与机械手的精细取样,其特点是水下作业时间较长,可实现海底精确图像数据的实时回传,有效弥补载人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有限的不足,可代替载人潜水器应用于较危险的海底区域;

无人无缆自治式潜水器(潜龙)可通过预编程实现潜水器水下自主运动规划,在水下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可搭载各类声呐以及传感器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任务。

目前,深海中心“三龙”业务化能力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蛟龙”号技术性能优化项目完成海试验收,潜水器水下作业效率及安全性大大提高,结构、电气等关键系统得到优化。“海龙”“潜龙”深海潜水器重大装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潜龙三号”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顺利移交到深海中心,“海龙三号”ROV移交工作稳步推进。

今年,深海中心将继续组织实施好本年度大洋航次任务,同时,以“深海一号”科考船作为平台,发展“三龙”装备作业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深海精细化综合调查能力。届时,将充分发挥无人无缆自治式潜水器的海底探测能力,进行详细的地形地貌探测,并可根据获得的地形数据,合理安排载人潜水器或无人有缆潜水器下潜进行精确探测和定点取样等操作。

5018fdcf423ab437178b1ebdb3e78991.jpeg
深海一号

当然,规模化开发海底资源还需要较长的路。当前,中国、俄罗斯、美国、韩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及企业已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合同,获得了多个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的海底资源合同区。不过,因为缺少相对成熟的开采技术,至今都没有大规模地进行商业开采。

历经多年发展,国际海底矿产资源正由勘探阶段向开发阶段过渡,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将实现深海矿产资源的商业化开采。

面对发展机遇,在海工装备领域具备良好基础的青岛,正加快提高承接国家深海资源开发任务及产业化能力。2021年,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挂牌成立,聚焦解决我国海工方向重大战略需求、海洋工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加快海工装备业发展。与此同时,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探索组建深远海开发集团,开展深远海矿产能源勘探开采、深海空间开发利用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青岛开启了勘探、开发、利用、分享国际海底资源的新征程。

0 \- ]1 W3 u# w, @/ F%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象山港
活跃在13 分钟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