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研究生最高荣誉获得者!她是郭修文!

[复制链接]
% m" F" s) }% T# z) K* e# `

卓越奖学金

w t# J, X2 E! X |

是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最高荣誉

; `( O% `+ j* `$ S' g) W

用于奖励取得重大学术成果、

5 z8 {; k/ {" A8 `' q. _

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在籍或毕业一年以内的研究生

8 M; e/ O [2 j0 O: Z2 E

2022年

+ n2 l- i3 U* B

学校共有2名研究生获评该奖学金

% y2 ^* |' s) O3 T6 A4 ?

分别是

/ |* l1 d* ~1 h; w

环境科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1 V! K! b. F0 O' [; y

郭修文

- C2 C% C' k7 Q: M+ c

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6 w2 l! j; ~: e/ L* I: [

郑阳

' g2 R) e: u6 X% E+ i4 p

今天

9 h) {+ ^4 V: e# s6 _

小海就带大家先来认识下第一位榜样

g0 h3 b8 v# V1 {" Z! V* E6 y

▽▽▽

, w, E2 q9 @6 X/ [

郭修文

5 A1 c l1 F3 Y# q* b( q* ?1 H+ M

郭修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l4 m: \) p: ?5 K9 k

师从高阳教授,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IF=28.660)发表关于海洋热浪极端事件的研究,揭示了未来沿海生态系统将面临海洋热浪的持续性威胁。

/ P. V+ J* r- c6 @

就读期间,参加第二届iHESP年度项目会议并作英文报告;课程加权平均分为93.90,位列专业第一;获中国海洋大学“学习奖学金”、“第九届研究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现已获得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资格。

; O9 C& i6 R% a' ?+ b9 J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 s. J) ^: E" g6 ^

从本科到硕士,从18岁到24岁,郭修文已经在海大校园度过了她的第六个春秋。变化的是学习内容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是她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正是这种“好奇心”激励着她一步一步前行。

3 D- Y. T x# r* w% q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广泛阅读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需要贯穿一项研究始终,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学术前沿,明确研究目标,“我一直觉得读文献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仿佛像是跨越了时间与世界各地科学家交流,这种想法让我慢慢变成一个爱阅读、爱钻研的人。”也正如此,她的科研之路渐入佳境。

* ~4 X5 l2 L# T, s/ m

郭修文此前并未有过关于“海洋热浪极端事件”这个课题的研究经验,所以刚接手内心十分忐忑:“许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当时我在完成数据评估后就卡住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进行。”面对困难,她迅速调整心态,不断搜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尝试新思路,最终成功找到了阈值选择这一突破口。

* Q+ ^$ v! |' P. C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在郭修文看来,科研就像在探险,在从“出发点”走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条路可供选择,也会因为各种“意外”不断调整路线,在途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4 }- p9 I$ F# K3 g1 I2 j' U

这是因为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会发现原定研究方向或者研究方法并不合适,因此需要重新调整实验和分析。“但这不代表之前努力是白费的,不用气馁也不必质疑自己,坚守科研初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整理行囊再出发,总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 O0 c6 t2 s" S

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7 x( }* n( q2 |4 Y9 k! g7 \

郭修文知道“用脑袋记住所有东西”是不可能的,“随手”非常重要。她分享了自己的记录文档(课题组一般将其称为README),其中包含了整理数据分析过程产生的大量脚本、数据及图片,会议要点,一闪而过的灵感,工作计划和代码注释等。

: ]' k# v3 ?% c6 m0 b. W. b

“我导师的README写得非常好,他甚至能很快搜寻到八年前写的程序”。郭修文说,“随手记录看似麻烦,但实则是个很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如果当下因为偷懒不想记录,未来可能需要花上百倍的时间去寻找想要的东西。”

4 v* t% A; l3 Z m+ E: K) Y

如切如搓 如琢如磨

3 J2 }+ ^$ ]8 G4 ~

谈及论文写作,郭修文给出三点建议:

9 u5 F7 L7 R# n0 @& m$ V' o1 K

首先,在文献阅读中,要重视文献分类和梳理,做好文献综述,标注清楚研究成果的来源。

. b: ?" N9 |* i; `. E E: B0 `

其次,要珍惜思维碰撞的机会积极与组内同学探讨,参加小组会汇报自己的成果,平时与导师交流研究进展,参加学术研讨会……“这些都是跳出自我局限,开阔思路的绝佳机会。科研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有时旁观人的建议可以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3 R7 p. N$ K7 }: H7 [

再者,写文章一定要耐住性子,要明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7 p* k0 p& A# G! l H$ w [& ~

郭修文分享了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的投稿经历:“初稿完成后总觉得不满意,于是又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改了40多版,文章框架都打碎重建了好几次。后来交稿后以为可以松口气了,结果一审时收到14页的接近100个审稿意见,其中不乏尖锐的质疑。因为回复审稿意见时间紧、任务重,我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都绷着一根弦,承担高强度的修改压力,经常和导师讨论至凌晨。在重做了大量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近1万字的回复意见。同时,非常有幸也非常感激多位国内外合作者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促使我更加敏锐地思考和捕捉科学问题。”

0 x. H5 Q# g8 h3 e

在科研这条路上,一直有两句话激励她不断前进:

( v: f; V! s6 [) u* B% p" G4 U- K- d& T

一句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另一句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方能不负初心”

& [ u. u2 I2 U# f3 S8 ]0 J- q1 `. h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郭修文用奋斗的青春诠释了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

5 L; k3 O6 B% ]* l* c. ]

来源 / 研究生院

% e2 F' P E4 L

编辑 / 郑海宁 张潇杨

' [1 n0 A% k1 T7 U

责任编辑 / 刘莅 张慧

4 Y$ O. p- \) f. j! K & d& H+ q8 z4 |7 I 3 t1 g9 F- B( Z1 [1 r8 X2 { % r2 {6 @% C8 H" n7 c0 A3 I/ O1 g! G1 a$ X;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史有明
活跃在半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