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 - 海洋生态监测网络

[复制链接]
0 h# `. U8 S7 u$ K0 q

6月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监测。会上有记者问: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生态环境部在海洋监测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现在生态环境质量如何?“十四五”期间有哪些新的考虑?

+ ^3 @* V6 d' ~- l! s

柏仇勇介绍,2018年机构改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划入生态环境部。我部专题研究部署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一是整合原环境保护部和原国家海洋局海洋监测点位,统筹开展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入海河流断面、海洋生态系统、大气污染物沉降等监测;二是统一海洋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确保监测数据准确、规范;三是加大入海河流及直排海污染源监测力度,精准发力,为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提供支撑;四是拓展渤海生态环境专项监测,加密监测点位,加大监测频次,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监测保障。

: V4 {2 H7 g5 q! G0 Q

柏仇勇指出,渤海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劣Ⅳ类水质比例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入海河流水质不断提升,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消劣”工作初见成效。

$ \: F9 y1 W1 m9 M) H7 ?

柏仇勇还提到,“十四五”,生态环境部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为核心,构建覆盖近岸、近海、极地和大洋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 d0 P* c0 R( ^3 ?& a2 M: Z7 D& z

一是优化海洋常规监测。以1359个海水质量国控点位为基础,完善海水、沉积环境、生物质量、放射性监测指标体系,全面掌握管辖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7 \4 F$ i' j( z! t- J

二是强化海洋生态监测。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提升监测覆盖面和代表性,监测指标从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主,向标志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扩展,全面评估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

, W* J% |8 v7 Y. m0 W

三是聚焦海洋专题专项监测。围绕国际热点环境问题和新兴海洋环境问题,开展海洋温室气体、海洋微塑料、西太平洋放射性监测,监测范围覆盖我国管辖海域,并适当向极地大洋海域拓展。

% `2 [, l" ?5 b" w% P

四是加强海洋监测能力建设。实施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海洋监测实验室基础设施,组建海洋监测(调查)船队,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海洋自动监测与应急保障能力。

" L! F/ F* c7 H5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a C% Z4 `/ F! f' ^: @) h 7 e0 H2 R/ J8 Z- S+ _8 L$ K # J! J3 [1 [( ]1 I; ~. B" I4 v & I+ s5 p- A. b& z! B' x8 f+ Z $ D# Q1 q* E- K8 a)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永不堕落
活跃在4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