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所在牡蛎适应进化机制方面又获新进展 - 海洋生物进化

[复制链接]
8 V$ v7 A* ~3 ], C m

原标题:中科院海洋所在牡蛎适应进化机制方面又获新进展

+ \0 J+ H2 G& q1 f& e7 s, E; { ! r: s" X4 C- y5 e ; n1 L/ m f- i9 i* g' y

能量代谢的进化代偿是牡蛎适应南北环境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 C2 {8 v& X1 W) m( S5 q) V, n2 x

近日,分子生物学与进化领域权威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刊发了中科院海洋所贝类遗传与进化研发团队关于牡蛎高温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论文“Noncoding variation and tranional plasticity promote thermal adaptation in oysters by altering energy metabolism”。这是该团队继在natur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牡蛎适应进化及种质资源格局形成机制研究论文后,在牡蛎环境适应进化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5 y7 h/ d6 d6 @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对海洋生物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威胁,遗传变异和可塑性响应是生物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机制。牡蛎作为生态与经济价值兼备的潮间带优势种,是研究海洋生物适应进化机制的理想对象。长牡蛎与福建牡蛎是自然分布在我国北方与南方的潮间带优势种,是我国两大主养经济贝类,也是不同温度适应型的近缘姊妹亚种。

3 S1 I: d. v3 z3 N

遗传分化与表型可塑性作为进化的两种重要驱动力量,其相互关系一直是适应进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研究以长牡蛎与福建牡蛎为研究对象,解析遗传分化和可塑性在高温适应中的作用权重。研究发现南方福建牡蛎表现出更高的适应性表达可塑性,受选择基因同时作为环境响应基因,其在非编码区表现出更强的遗传变异特征。南方牡蛎具有更强的ATP(三磷酸腺苷)合成和脂肪酸分解能力;而北方牡蛎ATP消耗和脂肪酸合成能力更强,说明脂肪酸和ATP代谢间的能量代偿在长牡蛎和福建牡蛎适应南北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非编码区变异和基因表达可塑性介导的能量分配在高温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 o; x- Z- T! C& N( Q- F% F o

该成果对于预测海洋生物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优良新种质的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该研究团队以巨蛎属牡蛎-潮间带为研究体系,揭示了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牡蛎适应进化及其机制。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为全面解析以牡蛎为代表的海洋生物不同层次多样性形成机制,加深海洋资源认知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国内外海洋生物适应进化领域的发展。

1 O% U5 }1 c6 o* E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的共同资助。

4 E2 _& _& {3 m' ^& Q

章信息:

' _" _& K: B/ z- F' z v% h

Ao Li(黎奥), Li Li*(李莉), Ziyan Zhang(张梓言), Shiming Li(李世明), Wei Wang(王威), Ximing Guo(郭希明), Guofan Zhang*(张国范). Noncoding variation and tranional plasticity promote thermal adaptation in oysters by altering energy metabolism,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21, msab241.

/ H0 v& t/ |, ?: M" L/ R

END

9 X& A: f$ b b' Q4 g4 \' ?

信息来源:中科院海洋所

. P- e, }; l' R' M1 o; }9 ?6 n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 b6 ?. P$ K0 {! m$ [( V

大家都在看

" U. I+ p6 w3 K2 A

► 2021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参展报名全面启动!

: r: x, c' a- I/ }) ~8 |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自然资源部近期工作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并答记者问

- \ Z- \* M4 @- H" w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出版发行(刘大海、李彦平主编)

0 l; U9 j: r; s4 a* u0 ^' X, i; f

►《珊瑚礁科学概论》: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 x* L3 D$ T' o7 _- L( y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著《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0)》正式出版发布!

. P6 i* L8 q7 j& j$ u) P

► 三任海洋局局长母校!16位两院院士领衔超豪华导师团!来中国海洋大学值得~~~

, a4 T- ?& d# x" U- H! _8 Y! ]

► 一本新时代的“海洋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教材出版!

. N6 W: f+ l- q+ x# a- l

南沙群岛造礁石珊瑚和鱼类资源专著正式出版

- M& S0 A% Y- x

► 国内第一本海洋观测科普读本《探海观澜——海洋观测的奥秘》出版问世!中国工程院院士作序,38位顶尖海洋科学家联袂编写~~

; H. o" i1 ?' P8 V+ I

《中国近海海洋地质》出版发行(吴自银研究员、温珍河研究员等著)

' r/ c3 x9 U- o2 \. T

《海岸带功能微生物及其应用》正式出版

9 @- M! Z# E- ^8 w6 V3 v& ?7 C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 f3 ^( Y* G! u t! U3 Q! E# ~$ Y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自然资源部“十三五”期间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情况

8 ~! t1 h3 P) ~5 `: U# z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马上开始,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

* B7 ^# Z0 |6 q

►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多位涉海专家入选!

. N2 T9 m4 \( d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 }$ s) y- e0 A- [( j

: i* y# H6 F" c+ a/ I

►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 Y2 J- P+ x% }8 T: P! y- N

8 K! m- b* e% |7 M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 S0 U5 T5 A3 _; W1 W5 w. _

. H# x$ O0 b# e+ _: a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 z* G. O) |0 ?

1 \3 R4 X s8 u0 m8 x4 |

►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 B' S5 P. s1 }( T0 {6 _

1:300万比例尺《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 实现了中国海全海域海洋地质基础图系的更新换代

) J" q' ~9 l t7 x$ r$ |1 m' ~ A

►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1 G: t" H, P; t

►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0 v3 }: {1 u) a4 B0 I- g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 X1 {& j( U& V8 L- c1 ^7 Q) @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0 q! q9 ]% R& ~

► 林明森研究员团队:中国海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工程、产品与处理

# P( V# v) x8 E9 K0 s" F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6 I B% _3 v, _; |9 x

►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 骆永明等编著

& P) t3 j$ v$ M- }4 J5 M% ?& G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 L+ A7 S* y' ~8 M

►《地球系统与演变》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 S% H" X9 n2 P) }

海洋知圈

* ~( M3 z/ ^) Q4 ?; w, x6 C9 N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h+ u' c+ J% R% F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5 X; M/ W# t+ K+ z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 在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墨趣
活跃在昨天 10: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