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学建设】上海海洋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学校怎...

[复制链接]

a2a5015b48a038f08047586379ace9ec.png

2022年1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举办秋季学期末中层干部大会,该校向全校教职工透露,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聚焦学校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从这个消息可以看出,这所在双一流第一轮期间就入选了双一流大名的非211大学,在双一流第二轮评选中也顺利进入了双一流大名单之列,对于这所高校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好消息!

afc56fcf3cf6af8b1b4fbdbfd48e0282.jpeg

1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秋季学期末中层干部大会在海洋科技大楼109会议室召开。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学校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谋划部署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由学校党委书记王宏舟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万荣作年度校务工作报告,校领导、中层干部、民主党派主委、学科带头人代表参加会议。

王宏舟对过去一年来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顺利衷心感谢。他指出,2021年,学校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紧扣“双一流”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深化“三全育人”,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了担当作为、奋进拼搏的氛围和态势。他强调,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之年,也是学校“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之年,全校上下要勠力同心,聚焦1个核心(“双一流”建设)、突出3个重点(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迎接建校110周年校庆、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从4个维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对外合作、设施升级)发力,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他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凝聚人心、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作用,一抓思想认识,鼓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二抓干部培养,营造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良好环境;三抓育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提升教师思想品质和人格素养;四抓基层,加强对师生关心关爱,夯实基础,共促发展。他强调,岁末年关,全校上下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全力守护好师生生命健康;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全力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学校百十华诞辉煌篇章。

万荣以“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为建设‘双一流’要求的高水平特色大学而不懈奋斗”为题回顾和总结了学校年度行政工作。报告对标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从提升战略谋划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策源服务能力、人才引领发展能力、保障支撑能力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一年来的发展成效,分析了优势和短板,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考和要求。他强调,在推进“双一流”要求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党委领导,坚持正确方向,集思广益、善于谋划,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任务,吃透上情外情,掌握内情下情,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基于OBE理念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坚持创新驱动,在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地方发展中汇聚资源、争取支持、赢得地位;要坚持人才强校、引育并举,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坚持数字赋能,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创事业新局面。

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谭洪新、工程学院院长胡庆松、财务与资产管理处处长王宪怡分别作为二级单位代表详细汇报了2021年度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并就今年工作的主要思路与实现路径进行交流。

! W$ D9 z* i2 v9 V6 q7 o5 x3 p5 Z

上海海洋大学

( N7 Y" P8 [9 g9 Z6 W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

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600余人,2019年有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802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2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00余人。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212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职)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等。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市级7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获得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专业1个,通过欧洲ASIIN本科工程认证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上海市一流课程21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等4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立项建设),本科教学实习基地163个,其中海外实习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上海市级13项。2013年以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2017-2019年学生代表队连续3次获得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银奖,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银奖。连续10年被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中国渔政206”)等文博育人场馆。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三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6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遍及全国开展科技服务,助力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精准扶贫,成效显著,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56.7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校园网络,建有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海洋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现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近112万册,数据库50余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2016年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opus及美国生命科学文摘索引数据库(BP)和生物学文摘(BA)三大数据库收录。主办的《水产学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加纳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洲水产学会(AFS)等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自2011年以来,通过游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4440余人;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事海洋大学“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的两期“亚洲校园”、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等短期、双学位学习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为中外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

学校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2035年,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大学。

(2022年1月修订)


6 {! @$ G7 \: P$ v! i5 c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刘同忠
活跃在2023-3-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