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国一流科考船“向阳红16”沉没,到底是谁撞的?

[复制链接]
' y% ^" k2 _- A8 M0 @& H* Q

作为一个起步较晚的国家,中国的进步可以用“飞速”二字来形容,很多方面的成就世界都有目共睹,尤其是在科学考察方面,不管是探索宇宙还是探索南北两极,中国都已经有了很多显著的成果。

5 B2 `3 B! G6 A5 l0 F
- c) c! I) ?+ ~; c

我国最大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试航成功

5 {( |% t$ x7 w* I d1 s, s4 B! o
0 L$ V) W" }/ y

但是在科考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在上世纪我国就遭遇了自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船难事故,你们知道是哪一次吗?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向阳红16”沉没事件

1 }. S6 [# U' A

当时的“向阳红16”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取得了什么成果?船难事故的过程是什么?这次船难事故究竟是何导致?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避免

+ P8 ^6 @& C6 v. A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93年到底是谁撞了我国一流科考船“向阳红16”,并最终导致其沉没

% Z$ v- s" g$ g7 E6 ?5 Y3 Q
& r N- }+ l* I$ N% j: c1 R/ R" T

“英雄船”——向阳红16号远洋科学考察船

$ J( _- V1 Z/ ?; _$ F- q! s, G |
. B; Z r: Y6 E4 [8 e8 S& ^6 \

“向阳红16”是我国的一流科考船

7 r4 w& f4 {) Q+ r

1993年,作为我国一流的科考船“向阳红16”,自1981年由上海沪东船厂建造完工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航海任务

0 H& J7 B, ^6 G$ L

这艘645型的海洋综合调查船,排水量达到4400吨,但是在我国,这类4000吨级的海洋调查船当时还处于空白期,所以这一类型的调查船以很好的性能弥补了这一空白。

+ B! y9 C. Y" n3 P$ r
5 p* c2 ?: q8 \# V/ z8 G

向阳红16号进行了两次相关改装,以确保完成更艰难的任务

: j9 g2 V7 G V5 C
3 z: h( N5 F2 T$ s& Z" w

“向阳红16”的五次航海行动,主要任务就是到太平洋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的考察,并且多次在我国近海执行海洋考察工作,属于我国海洋公务船的骨干船

+ R* ~+ h( J# t+ ]$ [( G# f

1993年是“向阳红16”第六次执行出海任务,此次行动同样也是前往太平洋执行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的调查

9 S; g5 u% R( m* q
) t: d q# E' W0 ^7 L8 |7 B

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新能源时代的“新型石油”

9 ~9 X: \6 }) `% f
) q! a- N+ V5 U$ {5 E- f

在1983-1993年间,包括“向阳红16”在内的多艘考察船在太平洋圈出了30万平方公里的远景矿区,获得了大量的珍贵数据和样品,为丰富我国金属结核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

, j5 I, W5 x% r# y

当时为了能够顺利执行任务,还专门对“向阳红16”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不仅使其最大航速达到34公里/小时,续航力达到10000海里,抗风力达12级,还为其新增了先进的调查仪器设备

) G" g, E3 r S5 l q7 T* R& ~& u
6 O% G+ \% [2 ~1 O4 E

海洋调查离不开先进的海洋调查装备和技术

8 b7 r/ n0 `0 ?
) C* M3 L/ G+ D; M/ a5 V) ?5 H

但是令我们想不到,也难以接受的是,这次任务甚至还没有进行,就沉没在了出发的路上

9 Q5 l9 l4 h& `: x3 Q

一艘船的沉没只需要35分钟

1 a& k' T L2 d. N

1993年5月2日凌晨四时左右,已经担任11年“向阳红16”考察船船长金明奇接替上一轮值班人员,进了驾驶室。

5 j+ L- W7 a4 L e/ B0 x2 e; y2 U. \% q
& {# k2 |# n2 P$ O: y

多次“任职”的向阳红16号

2 ~- K1 A1 @8 Y. L
$ z( I6 z- u. Q0 E- x, t; \# N% D

此时“向阳红16”正行驶于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海面起了一层浓密的雾气能见度并不高,肉眼只能看到20-30米的距离。但是常年的航海工作,金明奇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天气。

3 V. s/ p# u/ s5 r5 t

不多时,金明奇就发现远处一团黑色的大家伙愈来愈近,他赶忙发出转舵指令,并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此时早已无济于事,因为“向阳红16”和那团大家伙的距离实在太近

4 r5 _5 l, s- i
& P7 M7 S w2 q; ?5 d5 I

浓雾来袭导致能见度不良,很难发现、观察到周围目标

6 U( I9 b! f8 L# V4 l% N* @4 C
船体遭受猛烈撞击8 K' r( O! V# e. m/ W3 v7 V+ y

凌晨5时05分,除船长和几位值班船员以外,所有的科研人员和船员都在酣睡当中,猛烈的撞击直接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因为船体为钢质结构,所以一时间只听到“嘎、嘎”的钢板破裂声

& D3 h6 O) a t5 O

三分钟后,船长下令发布卫星示位标(求救信号),再两分钟后,由于海水迅速向船内涌入,船体已经开始发生严重倾斜,所以船长直接部署六段一长的警铃,示意弃船

. L" {* V* N0 k6 ~$ D" }$ i4 u% _1 B

但因应急电源被完全破坏,导致警铃只响了两下就中止了。

, H9 ^* l4 Z9 |6 H$ z: k5 i
8 f; c9 C7 f& ~( j U, X& A+ T

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

) q; }" c' ~0 d" D* y8 F! e
弃船!弃船! 0 x5 S# {$ \+ M5 B7 M H! p

众人一时间不敢确定自己听到的是否是弃船警铃,还未反应过来时,金明奇开始一遍一遍地喊“弃船!所有船员穿好救生衣上艇甲板。”

1 a! Z$ }6 k4 k1 N

在收到指令后,众人迅速返回房间取东西,但是他们拿的却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而是船上的重要公务文件等,虽然船上很多先进设备没有办法带走,但是还有很多关于此次太平洋考察的材料

2 a5 ?9 I4 G5 {- v* |& ~: i
8 C l* X' Y& ^; L" m+ D

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方法

4 b* K+ t. U7 T8 q' U
) w( _% U( _3 r' p1 n, J! o, K

比如当时年仅22岁的地机要员王培,在黑暗中拿走的只有一份重要材料轮机长赵国民,迅速返回房间取回来那张记录打印材料

4 n/ [$ Q- m: \; Z, Q

再比如作为贵重公务大管家的姜汝斌在众人都在迅速撤离的时候,仍然返回底层的房间,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回两趟把近百斤的皮箱和几十斤的布麻袋扛到了甲板。

5 M% j7 O1 m+ [: B
s0 k* f/ d0 P

船舶救生艇的使用过程

2 C! ^5 x* V# Q( G2 W, D. F" k( C+ @8 h
1 U) o2 }' V' u( s* p7 i5 y4 m

与此同时,甲板上的人员逃生也并不容易。原本船上就只有四艘救生艇,但是由于撞击事件,导致2号艇和4号艇直接被撞坏,所以只有1号和3号能够使用。

& r4 k1 g' f5 w- ]* _( o* z

原本总共只能载67人的救生艇,最后硬生生塞下了百人之多,等最后船长金明奇跳上救生筏,撞击刚好经过20分钟

) P$ U& \( H% v" U( \! Y

5点40分“向阳红16”彻底沉没,从撞击到消失在海面,仅经过35分钟

! o) R6 z' E. m$ r0 A
' e# v9 q( j' B, C3 w* l2 ~8 g

碰撞事故的画作

, q5 N% O+ @5 \& z6 n/ Y9 y
# d8 E3 r# ^# y7 Y: G

撞击者是谁?

( p/ I% Q3 X- j7 t8 N+ Q

那么撞击“向阳红16”的是谁?整个过程中他们又做了什么

# P+ i% X! }1 D

原来这撞击者是一艘吨位高达38600吨塞浦路斯“银角”号巨大货轮

+ p0 q' g/ h5 J

由于两方的吨位差距实在过大,所以“向阳红16”才会受到如此剧烈的撞击,而“银角”却没有什么损害

* r) k1 G" z- B/ U4 H6 K' z
& v0 e# ?! }$ s \2 C, z7 E

“泰坦尼克号”误撞冰山导致船舱进水,最终沉没

& K: ]# [, s7 H, g- w( O
迅速“倒车”导致海水涌入0 [6 o$ f, z# D4 Q5 p

其实作为一艘有着4000吨排水量的考察船,是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沉没,但当时“银角”的“推波助澜”导致我方几乎没有反应过来,船体就大量深入海水,并开始严重倾斜

5 ?2 i! M2 g1 t/ k W( v

因为在撞船5分钟后,“银角”迅速地做出了“倒车”的举动,这就导致海水大量涌入被撞出大窟窿的“向阳红16”,撤离到了距离我们300多米处的地方。

0 A' z- b$ z9 Y, M
9 J" E3 h/ U% ~$ w

正常情况下,船舶在狂风巨浪中也能保持平衡、避免倾斜

' n: U0 K6 C8 ?- o. S7 ^' o& x+ `
拒绝营救 3 Q6 `/ a: ]5 k3 B2 A* o

而当我方因为救生艇被毁坏,向“银角”发出求救的时候,他们更是置若罔闻,完全让我方船员自救

& y- ^- u& u- |. ^

而当时的情况不仅在于救生艇不够的问题,还有因撞击可能会带来的“沉船反应”

% x) b* Z5 G! k& C# g" l8 T

如果一旦发生“沉船反应”,形成的巨大漩涡就可能将还没有逃离出安全范围的救生艇卷入海中

$ f# ~7 {+ L: s j: M9 I v R
+ w& |7 \5 [5 J) }+ ]# J

漩涡的形成示意图

& e! a; v1 c- m5 G( W& H" I
' C# @; G" j) h' f, K. H' y

所以两艘救生艇和船长所在的救生筏,只能拼命地向“银角”靠近

/ t2 }5 x7 n& V; e/ f- R

在这个过程中,一位重伤的船员出现在“沉船反应”附近,当时没有穿救生衣梅秋芳只能抱着损坏的2号救生艇在海中翻滚。

/ Q: Z& a# E0 }" ~" o* m

当时我方再次请求“银角”放下救生艇,营救梅秋芳,但他们仍然没有同意,最后是在严重超载的3号救生艇上的幸存者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出,直到划到其附近后,“银角”才放下软梯让我方幸存者上船。

) E9 y" m: ]3 K# T: j q8 |
?4 Y2 D6 j0 O& M2 [& j

穿着救生衣等待救援的正确姿势

0 {' C& x+ R! \; U
; q: P8 m0 v: J% L) Z: g* @

上船后,报务人员迅速向国家海洋东海分局报告沉船事件,随后“银角”即刻沿其航线出发

, G* \5 Q; @; E1 N3 A" V

但是当时他们给到我方的说法是,“银角”将向中国驶去,但实际上他们的方向却是东部的韩国

* X8 f! Q( F: l/ o# {" F1 ]
6 t% P) H& P+ }: C* O

沉船事发地点的大概方位

# l' u' `3 H8 @7 \
拒绝靠泊 - d$ L+ ^. d& R2 B q

东海分局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安排“德意”去接回我方船员,但是当时“银角”拒绝停下来等待,在5月2号9点25分,“德意”就已经抵达了“银角”附近。

" C# n/ j3 t! ]1 y) K- Q

但他们以装载一级危险品的缘由拒绝靠泊,于是“德意”只能紧随其后来到韩国济州岛西南海域才接回幸存者。

( X! i/ x3 X& E- Y; P
' Q# p; t) @& U% G

“德意”号远洋轮

) o+ l; O* i9 x3 k
) c: n8 n! d$ |

沉船最后的结果

' R1 @! U, k% ~4 V

直到5月5日9点半,“德意”才抵达上海港

) D) m8 R. e! _

“向阳红16”原本110名船员,只有107名生还,除222号房间的孟令伟和于海洋,还有一名医生也随着“向阳红16”沉没。

# c- ~% f l( L z7 b! ?5 D
3 J$ g( V7 K! P# ]' M2 Z$ G) F/ Z

国务委员宋健(左二)代表国务院发来慰问并表示沉痛哀悼

/ a, T6 e; q7 n
$ `/ z! q* W. s8 q* `' O) I* v7 c

撞船事件错在哪方?

7 X z9 y5 i: J7 e m* c

其实此次撞船事件,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

8 @. Z }$ M U; R% B( \

其中我方在行驶过程中因海域中的渔船太多关闭了雷达,在雾天行驶中没有准确减速,在即将近距离撞击之前,打错船舵与“银角”更近。

& s- ]* m" t% F/ ~
; l( t: v: K1 a8 j; ~. V% ^6 ^

航海雷达用于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等

; Y; T. G* q# Y# e
" U$ o0 ?$ b; I

虽然在此次事故中,“银角”同样存在驾驶问题,并且几乎见死不救,但我们也因为这次事故,吸取了教训,在此后的航行中也更加注意安全

% O1 X% Y9 D# D7 {7 i/ k' g " \% p: k4 J* r3 W" \/ J 3 [8 H: o- j2 t6 u1 i9 T* h6 O8 P' v- e, I) o/ s5 i4 ^( ~) I * D& v( u! p! {, m9 x, k$ { j/ `$ E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半座山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