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漂来你的信》:聆听真实的海洋科考故事 感受科学和科学家的世界

[复制链接]
; {5 i/ M2 l% H1 z' M& N

原标题:《海上漂来你的信》:聆听真实的海洋科考故事 感受科学和科学家的世界

( ]; s! C2 h' r6 i % G3 h. z/ m% I

海上漂来你的信

# ?% h. R. J5 m P1 v

8 N, h' F) O" C2 t

于潇湉 著

/ ?' i i+ [- O" t- f3 T

《海上漂来你的信》是以海洋科考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一封封温润的家书和特别来信,聚合成中国海洋战略独特的时代画像。从极地科考到深海万米探测,作品在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中,铺展出中国海洋科技的辉煌成就。中国第一艘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号的海上历险,极地破冰船雪龙号的南极救援、航天测量船远望号的默默守护,载人深潜被海底黑烟囱侵袭的惊魂时刻……一个个细节丰沛的科考故事,将海洋科考大国重器的迭代、中国几代海洋科学家群像、海底冷泉热液等地质与生命奇观,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3 {' f, }& D; P4 [4 Q- _

* j0 V; Y3 P# P5 _) g- ^, p

雪龙号:

6 y Y7 D8 c: V! J; ~( Y& m/ v

亲爱的搭档,今天是我退休的日子。作为一个跟你风风雨雨走过了大半辈子的老船长,我有好多话要说。

8 s6 h9 {# T5 Q. b# J. W( l

前几天,有个叫千帆的女编辑来找我,说希望我以雪龙号船长的身份,写点儿关于你的故事。你的故事太多了,带着中国人征战南极,建设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还在北极建设了黄河站。咱俩还在2013年元旦拯救了一艘俄罗斯的科考船,当时全球都在关注这次救援行动。后来,搜寻马航MH370也是咱俩一起干的。我们经历了这么多事儿,你说,写哪一件好呢?

3 F x2 U/ s$ v% [' N6 L7 L+ c

就从南极说起吧。记得那年,我还在大连海事大学读书。首批南极考察队员于1985年4月回国,其中有两位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被邀到学校来做报告。他们成了明星,被大家团团簇拥起来。学长给我们展示了南极的照片,不无遗憾地说,我们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极地科考破冰船,无法胜任南极的多冰地貌,只能在南极洲外圈停留。

+ c2 N* _2 y! ]/ C8 a$ n. I) r% b( [

那时他们乘坐的向阳红10号(这艘船后来改造成了远望4号)只是一艘普通的科考船,真正的破冰船,船艏有钢板加厚,可以碾压冰层——只有这种船才有可能到达南极内陆。我想象不出破冰船是什么样子,但有一件事我很肯定:我想去南极,这是被我标定在心中海图的地方。

9 `3 K; [/ a [: p8 r9 I! x

为了满足极地科考的需求,1993年,我们国家从乌克兰造船厂买下了你——一艘破冰船,起名雪龙号。3年后,我成了你的二副。从此,我像是长在了你的身上,成了你的一个部件。我拼命地干活,在你身上成长,你也看到了我的脚印:大副、见习船长、船长,我终于成了这艘船上的王者,也渐渐与你融为一体。

( C4 r N$ J* A# E: l( u

你的船身是一团火焰,船舱是乳白色的,远看像一块巨大的、刚切好的奶油蛋糕,矗立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大部分的船都是纯白色的,这是因为在海面上比较耀眼,唯独你漆成红色,这样在雪中才醒目。

- u0 y* b# {, j7 E4 Z

第一次去南极时,我做好了再也回不来的准备。据说1995年中国第一支北极科考队就签下了一份“生死契约”,承诺自己若死在北极,尸体不带回国,就地埋葬。我看过海图,抵达南极洲,必须穿过名为“海上墓场”的魔鬼西风带,不少去南极的船还没摸到南极洲的边,就折戟沉沙了。

+ ]) n/ i' r) Q( B: P

出行之前,我检查过每一扇舷窗,都被铆钉封死,每一张桌椅也都是固定在地板上的,否则风浪来袭,最先出问题的就是这些细微脆弱之处。

' l7 n8 N5 ~! Z( z- K% Q: _

在海上行走了25天左右,狂风如期而至。

; w. Z. o* [2 x

海疯了,拱起肩和背,然后被自己不可控制的力量挣裂,露出白色的波纹状浪涛。它们前赴后继涌动着,催赶着彼此,一个还没来得及长高,另一个就合成一股,昂起头,生成20多米高的浪。

/ L, u. j: n& M1 a8 o* w$ {

海中毒了似的,由碧蓝变作蓝黑色,甩着白色的长发呼啸着撞过来。

" j4 j5 a5 ?( h" r& K% m

船上到处都是尖叫声和瓶罐跌落的声音,很多人用带子把自己绑在床上,防止跌落。而我站在舵前,一连三天,都没有闭眼,好像脚和船已经长在了一处。我得关注着海况,同时还要提防船上的设备出状况。

( g* E1 q* {7 ^. l0 j. {, w

我怕吗?我怕。可是我也兴奋。我的血液里可能天生就有冒险的分子,既然无法改变什么,就迎头挑战。我必须想象自己是英雄,一船人的性命在我手里——一个浪过来,我的臂膀就生出了披荆斩棘的翅膀。一个涌过来,我的头发似马鬃冲着山崖跃起。

$ J2 E# p) f; D# I9 R `

第四天,我们闯出了魔鬼西风带,第一座冰山猝不及防地出现了。我咧开干渴的嘴,笑了,南极洲,到了。

4 L, v) m& U `: j

各种各样的冰越聚越多,像开会似的,把你包围起来,我们不得不放慢速度慢慢过。荷叶冰、指状冰、筏状冰,尖顶冰山、平顶冰山、坡状冰山、风化冰山……船上研究海冰的科学家站到甲板上,疯狂地拍照,说出各种冰的名字。

3 ]) t2 Q# v+ ?& E6 K) X

而冰,正在被你船艏的那层钢板碾压。这时,身为破冰船的你,才显示出优越性。你的船头外壳有一层厚厚的钢板,当冰不超过1.2米厚、雪不超过20厘米厚时,我就驾驶你,用很大的功力,连续把冰层撞碎。如果遇到超过1.2米厚的冰,那我就得让你来回进退,像倒车那样去撞冰。就像我们用小刀削木头,不能一下子削掉一大块,但是可以这里削一点儿,那里削一块儿的。

4 L2 p3 r8 V0 X/ {1 {2 h

你哪儿都很好,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船艉不能破冰,所以在冰区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南极的冰冻得特别快,有时刚碾开的冰层,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就在身后愈合,这种情况,最怕把船困住。不过,我们小心点儿就是了,迄今为止,我们合作得都很顺利,从没让船遇险过。

8 q b$ R c. [0 ]- \ ?2 V

建成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常年站后,我们有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南极内陆再建设一个新的科考站:昆仑站。

- R2 {4 z6 C+ b+ ]1 A

长城站位于乔治王岛上,在亚南极地区,还没进南极圈。中山站建在南极大陆上,靠海,但离南极内陆还有距离。南极的内陆,条件极端恶劣,别说人类,就是企鹅都不会光临。但正因为没有生物破坏的痕迹,因此完美地保存了大自然在不同时期运动变化的各种原始资料。这一切,都保存在冰里。

. T5 ^. G& a. `5 I g

南极内陆上,有一处最高点,叫作冰穹A,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由于整个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体覆盖,好像头上戴了一顶大帽子,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盖”。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我们中国人决定登顶那里。

0 l C2 Y* H. M

↓点击了解更多图书↓

% r* D1 t. x+ s0 b/ {" b: C2 T2 M0 G

欢迎关注青岛出版集团

- S# y. a3 L4 Q+ d3 j9 @2 K

微信公众号ID:qdpubwx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r4 W2 |3 n! Z2 }+ z) c* ]9 ]& A, b& Y2 ^. Q9 P

责任编辑:

. O5 x( l& A! a; v7 I7 K* ]7 J4 z3 [. L5 a9 Z ! i8 z) i: R7 }2 S8 z1 G9 I: h, Q6 h- n' F' n' B }# _, u % O0 Z# g8 q4 h4 F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广州老梁
活跃在2024-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