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专家: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修复应增强科学性

[复制链接]
! Z( p# ^/ e( U' _)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V, U8 o% _& y0 E  B' ~* O) J6 J$ V1 a
2023年“6·5世界环境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在线举行,来自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及社会组织的代表和各界嘉宾,聚焦气候变化及企业绿色行动分享观点。
$ ^: m  {$ v, U# n6 H. q发挥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滨海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热点话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光程介绍,滨海湿地的保护修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表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面临局部地区滨海湿地退化、社会资金参与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加强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修复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撑工作。
$ C, }! o3 Y2 H1 \! c: p3 S; r滨海湿地在固碳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 o* p/ X! Z: p新京报:在“双碳”目标下,海洋碳汇(蓝碳)备受关注。和绿碳(造林增加碳汇)相比,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有何作用?
0 t" O% X8 E* j  t陈光程: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湿地植被能促进潮水中颗粒有机碳的沉降,植物凋落物和死亡的根系分解后也能保存到土壤中。湿地土壤缺氧的状态限制了有机碳的分解,有机碳得以长期保存。因此单位面积滨海湿地土壤的固碳能力高于陆地森林。近年来,滨海湿地在固碳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
8 m/ d2 @0 j9 {. n此外,滨海湿地具有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净化水体等功能,同时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产卵场和食物来源,维系着近岸的生物多样性。在很长的时间内,加强滨海湿地的保护修复都被视为提升湿地以及海岸带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际上采取积极行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将这些滨海湿地的保护修复纳入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举措,并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
- V# {/ \% Y7 D. N$ _8 [/ \6 W& E3 ^新京报:我国当前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过100亿吨,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湿地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在固碳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 k2 i2 [4 c8 \1 t陈光程:尽管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碳汇能力较强,但受历史上海岸带开发活动的影响,我国滨海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严重,导致它们能够发挥的固碳潜力有限。$ u5 @, D  H7 O" T7 S3 t7 n
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强调在推进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同时,要重视滨海湿地其他的生态功能,整体提升滨海湿地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以及它们在提升海岸带适应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c+ H" p1 c# l( A; ~. m: A
应通过碳交易、生态补偿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保护修复
" y0 v* e+ f! V0 z9 D: \新京报:近年来,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的相关法规日益完善。目前,海岸带保护修复现状如何?对于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升是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m- m: N3 f8 q9 x& v( F1 \) k
陈光程: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实践从20世纪50年代的极少数农民的自发行动,发展成为政府、科研单位和公益机构的有组织行为,尤其是近年来,沿海各地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工程,不断加大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并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借鉴。
! b  E8 B- e- p- A- S/ A- E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截至2022年9月),我国共修复海岸线1500公里,滨海湿地3万公顷。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原国家海洋局、自然资源部在2010年-2022年批复了40余个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修复面积超过3900公顷;在行动计划发布后,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项目数量和修复规模呈上升趋势。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初步遏制了局部海域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典型生境退化趋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趋稳向好。
/ @1 ^4 G+ b4 K4 ?$ s- t! r* _新京报: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还面临哪些挑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应对?
( s; q& k/ P- J! x% F陈光程:当前我国的滨海湿地保护修复还面临着一些威胁因素的影响,修复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社会资金参与程度等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 N" D2 n: N/ Z7 Y$ l! j一方面,历史上我国大量的滨海湿地被转化为养殖池塘,滨海湿地保护地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养殖塘,在保护区内实施退塘还湿成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而目前沿海地区退塘还湿仍存在一定难度,如何探索有效机制调动地方和养殖户的积极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 G# Q, r5 \% h9 r/ J另一方面,我国的滨海湿地还面临着生态退化的问题。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人为和自然因素威胁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生态退化,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外来生物入侵、病虫害频发和岸线侵蚀等因素对一些局部地区的滨海湿地造成负面影响,给我国滨海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 I% j8 e; Q! h+ {$ u- A& q1 R) b同时,目前我国红树林的生态修复资金以各级财政资金为主,社会公益资金的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地区在开展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修复区域的选址、修复技术和方法的使用科学性不足,造成修复效果不理想。
9 w& W8 d. L! N+ g9 f! P/ ^因此,我们在实施保护修复项目时,应重视原生湿地的保护、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并加强生态系统退化分析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发挥技术支撑在修复项目中的作用,重视修复的后期管护和适应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机制,通过碳交易、其他生态产品利用、生态补偿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同时加强社区共建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s9 @" O* w. J9 j! c
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机制还应加强研究3 u: e  q! y6 A9 y0 N
新京报:2021年,由海洋三所与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合作开发的“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签署首笔5880吨的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湛江红树林保护修复是否有可以复制的经验?目前蓝碳碳汇交易的现状如何?& l- s" H% Y# x1 Z" W
陈光程:湛江碳汇项目在蓝碳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提供了样板,也为探索多元化机制助力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建立红树林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提供范本。
2 T) g2 O/ p8 G' B' p6 O9 z3 r6 T该项目碳减排量交易的收益将被用于红树林修复地块的管护以及社区参与等工作,以持续维护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效果,形成长效稳定的良性循环机制。此外,碳减排量购买方SEE基金会利用其社会化的平台,筹资了770万公益资金支持湛江保护区的保护修复和社区参与的管护等工作。6 S/ S! p  k' I. J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它调动各方参与红树林修复的工作积极性,以碳交易为纽带带动更多的公益资金投入红树林的生态保护修复,为修复的红树林的后期管护提供支持,并通过宣传、科普和自然教育等形式,营造了关注红树林、保护修复红树林的良好社会氛围。湛江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后,我国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各地也积极推动红树林碳汇交易的试点,通过核证碳减排项目开发,探索碳普惠、自愿碳中和等多元化的形式,不断丰富碳汇价值实现和交易方式。0 ?3 w. g+ m2 n* G. r) M
新京报:今年2月,全国首次以拍卖方式进行蓝碳交易,最终成交价为106元/吨,较起拍价溢价超过两倍。为何蓝碳可以拍出高价?你认为蓝碳交易领域还有哪些问题尚待完善?3 u1 }0 d- o0 d6 |" t
陈光程:蓝碳拍高价,与国内外社会上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关注有关。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国际社会对蓝碳碳汇项目开发也加大了投入,其他海洋生态系统(大型海藻场)碳汇机制的研究也受到关注。当前,除了进一步丰富蓝碳碳汇交易的激励机制外,其他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汇机制、监测方法、碳汇项目方法学等还要加大研究。  C, \8 L: ^1 [3 C! r0 u1 x, h
* `, o+ [3 ]7 q  X! W4 Z: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8 p* H8 D4 q" M- [: u& A6 Y

* X; a5 o% L3 Q+ M' a: e+ {8 l& }1 P7 A3 F" }" S4 r0 N6 `
信息来源:新京报 记者 张璐。! f9 O! {, O6 U6 N, K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