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现场观测北冰洋海冰!

[复制链接]
目前,“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在本次北冰洋科考期间,考察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合适的海冰区域作为“冰站”进行作业。“雪龙2”号在进入北纬84度后,发现了适合较长时期冰上作业的浮冰,于是就在这里建立起长期冰站,多项科考项目也首次在北冰洋展开。6 C# V1 l1 z5 I& ~& |
- E, C0 P& o* m: H9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Z7 c* G. M# v( L* q: T
8 A) G4 E4 w% ]7 x: P/ u! q  \虽然说是长期冰站,但是实际上也只有4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各个科考小组都在抓紧作业,水文、气象、物理等多项实验正在进行。
$ Q( m6 r4 l8 c% _9 R

/ S2 @5 V+ ~2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x) d: s* ~3 c8 I0 n& n. S
8 W% W# A3 s1 Y# y4 s
据了解,极地破冰船按破冰能力强弱被划分为多个等级。像“雪龙2”号就属于中型破冰船中破冰能力最强的,可以连续破1.5米的冰加0.2米的积雪。对海冰与船体碰撞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破冰船冲撞破冰过程中冰载荷的形成机理,未来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极地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以及破冰船破冰能力设计等。$ Q( n5 E5 X+ Q" e- Y2 _, `
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现场观测北冰洋海冰
0 ~  f. |2 r/ c, L# ~2 W& g9 g5 V要想了解北冰洋,认识海冰必不可少。这次考察队还首次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对北冰洋海冰进行了现场观测。5 T5 ~! \! _# e
& a- n! d8 a$ T3 s' e0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 ~' ~1 x; m0 T% X& g. a" N7 w. r% n8 l6 ~. J: H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 朱勇涛:这个项目要运用五个波段的(合成孔径)雷达,做一个集成测试的平台,对海冰进行微波遥感的观测,目的是想找出哪个波段适合北极海冰参数的观测。3 H* F4 M+ }- Z: {& n  H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主动发射微波信号,利用接收到的反射信息对地物进行成像的雷达。它不受白天、黑夜的影响,能穿云透雾。可以搭载在卫星、高空飞艇、有人机或无人机上,对天空、地面、海面目标进行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的观测。能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水利、测绘、减灾等方面。' A( N* W+ |0 H' U$ B* A

9 x$ l0 M6 s; @)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 ^% t6 m9 t% y) s; e: @  k' [6 h  K' q$ z/ n, M. T' H8 q
朱勇涛介绍,设备登船后,顺利完成了“天—空—地—船”一体化多模式大型综合现场观测试验平台的搭建、集成和测试工作。进入冰区后,利用这个平台,在船舶走航和机载方式下,分别获取了5个和3个频段不同入射角的海冰雷达观测原始数据。
( C  J3 B' g# p2 y, Z. r
0 |. w% [5 V" @<ul><li id="243FKQB1">
0 C" \4 B9 I7 g$ Z7 z

" e9 c. ?7 t: L/ ~9 v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m% L$ w6 `# n5 {8 A+ @2 }) W/ v3 J5 u
<li id="243FKQB2">
: V( e2 Q) a# A, s$ L9 Y: E- d" N5 z5 s. t
信息来源:央视网( k# E# c8 z$ }, j. U4 s& \
<stron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