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工作好找吗

[复制链接]
. Y) Z8 H0 I0 l; x$ k
4 J: m' D5 `4 q) {$ ]# V. C

位卑未敢忘忧国

# K6 \9 y$ M' l0 |, x

熟识业治铮的人都说,他是一个不爱“聊天”的人。在单位,惜字如金;在家里,也不多话。但这位在生活中看似很“冷”的院士,却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0 B/ _2 M# G1 O8 }& b

幼时生活艰苦,业治铮坚持苦读。1937年,他中学毕业时,正赶上民族遭逢巨大的劫难。国势危殆,国内高校纷纷内迁。业治铮一边在颠沛流离中苦心研读地质学专业知识,一边投身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

6 F& t! F) a! s6 `, L

1946年8月,业治铮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奖学金赴美深造。在该校,他师从拉塞尔(Russell)研究现代沉积、地下测井及石油地质。作为业余兴趣,他在这里接触到一些海洋地质学知识,并参加了该校河口海洋研究所组织的近岸海洋地质调查。半年后,他转赴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师从凯勒(Keller)学习沉积岩石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并成为美国矿物学会会员,随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黏土矿物。

- T( P/ p( e% i2 q

留美学习开拓了业治铮的视野,充实了他的知识库,为他的海洋地质研究生涯奠定了基础。

: M( M4 B8 R2 j3 A( X W

1949年,国内解放战争形势日益明朗。业治铮毅然放弃了即将结束的博士学位的学习,拒绝了导师提出的举家移居美国的邀请,带着从美国拿到的有关黏土矿物的文献资料和一套标准样品,回到祖国的怀抱。

: u: h6 x% I) _! Q* A. T) k

业治铮回国之际,恰逢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内专业地质教育十分落后,地质专业人员仅200余人。业治铮服从国家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辗转多地,栉风沐雨,业治铮无怨无悔。他参与的前期调查工作,对我国工业基本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5 X, J, S* v2 Y

喜看桃李满天下

7 q* H( L) b* c, Q2 e1 d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建设急需矿产资源,但面临地质人才匮乏的现状。当时的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下决心创办东北地质专科学校。

" y) X. Z: O/ W! N) x; k

业治铮临危受命,当即举家北上,投身建校工作。1951年11月,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成立,李四光兼校长,喻德渊任副校长,业治铮任教务长。1952年,东北地质学院成立,业治铮任教务长,后来还兼岩石教研室主任。由于该院在草创之初师资力量不足,业治铮一边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一边亲自执教。东北地质学院于1957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又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

5 n4 h- f) r/ r4 `0 V- C1 i, i# ^

因为有国外求学的经历,业治铮充分借鉴国外地质学教育的经验,将其应用在国内地质学院管理教学工作中。

0 n2 H- ~& c t- j

20世纪60年代初,业治铮有机会闭门读书。由于在路易斯安那州学过一些海洋知识,他一直很关注海洋地质研究进展。他翻阅了1949年以来的国外期刊,发现国际海洋地质科学有了蓬勃发展。此时又恰逢修订、补充国家十年科学规划,他出席有关会议时多次提出要重视海洋地质研究,引起了领导层的重视。因此,他被聘为原国家科委海洋组成员兼海洋地质组组长。业治铮草拟了建立国家海洋局的申请报告,并在长春地质学院首先成立海洋地质系,为推进海洋地质事业储备人才。此外,他多次向原地质部建议成立海洋地质研究所。

2 D4 E* p5 D/ k: y2 k8 P

业治铮平时管理和教学工作繁忙,但他一丝不苟,无论对学生还是年轻的同事,都堪称为人师表。对于这一点,当时毕业被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任助教的何起祥颇有感触。据他回忆,1960年底,业治铮任教务长兼石油海洋地质系主任,自己仅是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助教。有一天,他正在教研室读一本英文专业刊物,被业治铮撞见,令业治铮大为吃惊。因为当时能读懂英文文献的人很少。业治铮很是欣慰,不仅告知他很多做学问的方法,并且定期地为他列出书单,请在图书馆工作的夫人把书借出来供他阅读。

) f+ ~* h: \- | [3 D2 j% J

业治铮家里狭小的书房,是何起祥至今怀念的地方。他们白天各自忙学校的工作,夜晚就成了二人思想碰撞的时间。何起祥按照业治铮的书单,将书中观点摘录成卡片或做成笔记,甚至写成专题的读书报告,和业先生探讨书中的观点,以及中国的地质研究现状。每一份报告,业先生都仔细修改,对其中的纰漏一一指正。

+ R3 ?: m. P v2 g) Q

除了要求理论上的严谨和细致,业治铮更要求学生有敢于实践的精神。何起祥回忆说,当时国家还没有科研立项的要求。业治铮就根据研究判断,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研究项目规划完善,让学生参与一起搞调查。他拿出一定的研究经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坚实的后勤保障。

+ w! V& ?; K+ A4 F; S; C$ s. a- D

业治铮是当之无愧的地质教育家,受其“恩惠”的学生不计其数。

5 Q+ ]+ `4 b+ q g8 ^" F

不畏浮云遮望眼

4 p8 ^; R: G. T5 c5 G' d. p. {

有人说,业治铮首先是一位具有前瞻意识的预言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便预言未来是海洋的世纪。

) V5 c- g' v$ D6 c( G' R7 s

何起祥非常赞同这样的评价。他说,业治铮是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地质学者。他科学上的前瞻性,源于他深厚的学术积累,孜孜不倦地研究实践,可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t/ B( V/ v2 j* F. a

在学术研究上,业治铮从不迷信前人权威,敢于质疑,并且用实践检验质疑的合理性。碳酸盐岩是沉积岩的三大盐岩之一,曾被认为是一种化学沉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发现,要求科学家重新揭示它的成因、相序和空间分布规律。于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和石油公司先后在巴哈马、波斯湾和大盐湖等地开展碳酸盐岩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研究证明,碳酸盐岩颗粒从海水中析出虽属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但一旦从海水中析出,就要受到水动力的制约,服从于机械分异作用的规律。1959年,福克(Folk)提出新的碳酸盐岩分类,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碳酸盐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认识。

/ @4 M2 \9 H5 S" ^/ k" p. N- F

业治铮以其高度的科学敏感性及时认识到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他闻风而动,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古相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研究,在燕山和辽东等地的震旦系地层中收集了大量碳酸盐颗粒机械沉积作用的证据。研究过后,他发表了《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一文,这是国内第一个按照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体系设计的石灰岩成因分类,从此改变了学术界固有的化学沉积分类模式,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机械沉积作用的石灰岩分类方案。

$ Z8 |9 b& G8 M* Q& C9 r

与此同时,业治铮又开始了燕山震旦系叠层石的研究。叠层石是石灰岩中常见的一种沉积构造,在震旦系地层中十分发育,是蓝绿藻生物沉积作用的一种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前,学界多认为叠层石是一种生物构造,其形态取决于藻类的属种,因此可以用作化石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波斯湾、大盐湖等地发现了大量的现代叠层石,主要产于潮坪环境,是一种受环境尤其是水动力环境控制的生物化学沉积构造。它的组构和形态是良好的指相标志。业治铮等根据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从时空关系重新研究燕山东段、吉林通化和辽东旅大等地震旦系地层中的叠层石。1965年,他发表《震旦系藻碳酸盐岩石的沉积作用》一文,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北方震旦系叠层石的组构特征、物质组成、分类方案、韵律组合及沉积作用和形成条件,明确指出藻碳酸盐岩的叠层构造是一种指相沉积构造,对于沉积动力学环境和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有效指导了后来的海洋油气勘探。

' Y9 _$ v+ [5 ]9 @; h h

1979年,海洋地质研究所在青岛重建,业治铮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他身先士卒,花甲之年三赴西沙群岛考察。岛上的研究条件极其艰苦,潮湿闷热,大风大浪,业治铮像年轻人一样工作,与当地驻军同吃同住。

1 P" ?* ]. {( ?3 L; X

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由珊瑚碎屑组成,以交替出现的大型交错层和似水平层理为特征。历代研究者对它的成因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业治铮等根据沉积构造及其纵向序列,结合周边地区的古气候和古环境资料首次提出,这是珊瑚碎屑在季风作用下堆积而成的一套风成沉积物。他们找到了风成沉积中常见的古土壤层和标志着古土壤化的陆生蜗牛化石,仔细地观察了沙丘和丘间沉积构造,将其划分为3级界面,建立了石岛风成砂屑灰岩的沉积模式,进行了古季风的风向分析,开展了年代学测定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确定了这套风成沉积物的形成时代,重建了西沙海域晚更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和岛屿发育过程,对我国生物礁沉积学和挽近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1 q- _3 t* Y7 b `

自从板块理论问世以来,板块俯冲边缘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业治铮又带领课题组成员对从冲绳海槽带回的样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确定将冲绳海槽的晚更新世和第四纪的沉积物分为富含生物组分的半深海软泥、凝灰质软泥、浊流沉积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4类。其空间分布取决于海槽的局部构造和潮流体制,大致可以分为西部陆屑软泥区、东部生物软泥区和中部陆屑软泥-火山灰-生物组分混积区等三大区域。研究成果还讨论了冲绳海槽的沉积速率,勾画了冲绳海槽的沉积模式,认为冲绳海槽是一个快速沉降、缓慢沉积的非补偿的弧后盆地或发展中的现代饥饿盆地。业治铮在冲绳海槽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创了我国边缘海沉积学研究的先河。这些研究结论,也为后来中国东海油气田的突破和太平洋多金属锰结核调查的成功起到铺路奠基的作用。

$ Y. M7 x9 E& ?0 ?

业治铮始终认为,海洋是一个大宝藏,闭关锁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海洋的奥秘。早在1980年8月中旬的海洋地质工作会议上,业治铮就预言:“从科学整体来说,海洋地质和陆地地质差不多,但有它的特殊性。海洋地质搞不清楚,整个地质科学就得不到发展。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里还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是交通运输工具和国际斗争的重要场所,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上都有重要意义。”

! @! v! c7 b# Q- q& X

20世纪50年代业治铮提出海洋有石油的时候,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大家认为陆地石油还搞不清楚,搞海上石油探索是个笑话。时至今日,面对日益加剧的海洋资源争夺,我们不得不佩服业治铮的前瞻力,感激他当初对于海洋地质研究的奔走呼吁。

( G* m7 X' r& b( u! L4 l# @

(此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9 ]# Z3 ^5 z- K/ v# r: _, ]5 @0 Q2 S7 z7 q & I& Y) j4 ~6 C* n, V- s5 D$ |) W& w9 Y- z N( Z( L& F " \1 X' k2 X7 w' `$ Q2 a7 l% t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悟余生
活跃在1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