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积物 -rel13

[复制链接]
+ Q3 X1 t' H9 ^) D; A: |

中国地质学会2022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排名不分先后)

, S5 e7 ^9 t) d8 p, o7 L* q9 |

1、项目名称:

: j" n; |: `: Z A' P

志留纪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发现与研究

# S( C0 z# P: d. ~: @5 Z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曲靖师范学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地质调查院

- x) C$ k2 | h3 I2 h

主要完成人:朱敏、朱幼安、盖志琨、陈阳、李强、魏光飙、卢静、王建华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

$ o! T& c; @3 a! t6 ?/ E

主要内容:

9 K1 a% W: T' t* Y* x1 q5 i

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的崛起代表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的一次极为关键的跃升。分子钟推断的有颌类起源与其最早化石之间存在约3000万年的巨大空白,过去从未发现过志留纪晚期以前的完整有颌类化石,使得这一跃升长期笼罩在迷雾之中,著名古脊椎动物学者阿尔弗雷德[gf]2022[/gf]罗美尔曾经将其称为“古生物学史上一个顽固存在的重大空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带领的团队在我国重庆秀山志留纪早期(兰多维列世)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保存大量从头到尾完整有颌类的特异埋藏化石库,将完整保存的有颌类化石的最早记录前推了约1100万年,展示了过去完全未知的4.35亿年前鱼类身体构型,大大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的关键跃升环节。相关研究成果共在《Nature》杂志上发表4篇文章,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和重要国际影响。

( ]2 k9 N/ t; M! x

2、项目名称:

3 k F2 ^3 T5 O9 a; i, V* n

晚前寒武纪表生环境演化及其资源效应

$ ] p9 k& f/ Q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通大学

; y! y1 C8 v) }7 J# N

主要完成人:朱祥坤、沈卫兵、闫斌、高兆富、王丹、张衎、孙剑、李芳兵

3 d% v A+ v- v* Z: H. ~) I+ x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1 B K$ l! O3 t* v: ~7 y- u

主要内容:

" s3 U' X" z, e. `! {8 f. P* g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朱祥坤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在晚前寒武纪地球表层环境演化及其资源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首次发现中元古代早期(15.7亿年前)的氧化事件,颠覆了地球中年期沉寂10亿年的经典认识,揭示了最早大型真核生物演化与地球增氧事件的关系;二是首次完整重建了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期间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演化,揭开了真核生物穿越雪球地球的迷雾;三是依据氮同位素与碳同位素耦合波动关系,揭示了新元古代晚期表生环境-营养元素循环-生物演化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地球动物的“寒武纪大爆发”的新机制;四是提出了铁锰建造形成的新机制及其与地球表生环境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进展不仅恢复了晚前寒武纪表生环境的演化,也揭示了表生环境演化的资源效应,建立锰碳酸盐矿床直接沉淀和早期成岩转化两种成矿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Geoscience》等期刊。

+ j2 w2 y# [5 _: ~

3、项目名称:

8 [$ T5 J" f+ @* q9 v

华北地区本溪组首次发现古风化壳沉积金红石型钛矿

6 t. _: |% m% r" \* {7 W# _

完成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 w+ H R; x) h

主要完成人:张保涛、胡兆国、梅贞华、柳森、胡加斌、魏正宇、燕军利、王小玉、赵晓博、曹其琛、赵磊、张扬、张永三、徐广东、孙峰

" [! v6 T* J1 |' k! G9 X; X H! c

推荐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 D* A8 T* E. B- `" z

主要内容:

# A6 x' c# ?# B3 E2 Q

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张保涛等组成的科研攻关团队,针对我国急需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卡脖子”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找矿实践相结合,在华北地区本溪组首次发现古风化壳沉积金红石型钛矿,为新的矿床类型,具有形成特大型金红石型钛等战略性关键资源矿床的潜力,具有重要找矿示范和理论价值。矿层具有金红石品位高、厚度大、层位稳定、埋藏浅的特点,同时共伴生锂、铌钽、镓等多种战略性关键矿产,综合利用价值高。同时,研究团队对成矿地质体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开展了研究,为本溪组铝质岩系内金红石等关键矿产资源的富集提供了理论支撑,指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5 U4 c9 @# u% O; j7 D( F' x

4、项目名称:

1 D# P8 w; X4 B2 i$ x4 \$ j

油气储层表征理论技术创新及勘探开发应用

! X) U" R/ c' O+ W; k, r% x$ F

完成单位:长江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武汉时代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 W! [0 y; `* w, v

主要完成人:张昌民、尹太举、李少华、尹艳树、赵红静、朱锐、冯文杰、刘远刚、黄云飞、张莉、徐 清海、喻思羽、王喜鑫、刘洪平、王立鑫

2 U1 v* B0 w$ A- H5 x

推荐单位:油气地球化学与成藏专业委员会

2 U% [0 |& L. N

主要内容:

( o9 \% @: J. j9 \: P! j

由长江大学张昌民教授领衔的联合攻关团队,首次提出储层叠覆结构概念,创建了两类叠覆式三角洲沉积模式,实现了储层描述地质理论创新;创建储层建模地质知识平台,为油藏地质建模提供了知识约束,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储层表征应用;研发了多点地质建模技术和软件,改变了储层表征主流软件被国外垄断、储层建模缺少“中国芯”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储层建模理论和技术突破;形成了叠覆砂体解剖技术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富砂背景朵体型岩性油气藏成因模式,拓展了岩性油气藏勘探新领域,首次实现了单一流动单元剩余油快速定量评价,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新技术,增储增产效益显著。这项研究将储层沉积学理论和技术拓展应用于勘探开发全过程,使理论技术的覆盖范围、描述尺度和系统全面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7 w0 @4 z5 @4 i) Y8 u8 u7 [

5、项目名称:

8 @; t$ [+ V9 K7 M# o

济阳坳陷古近系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机理及勘探技术

- a- r" s6 p4 C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n! E% z( [6 Q O

主要完成人:刘惠民、王永诗、王学军、李政、王勇、周广清、唐东、王伟庆、于正军、王敏、张顺、方旭庆、张子麟、朱日房、王秀红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4 T" \' d; p* U8 _. y5 {# ]

主要内容:

, ^# m |- R, f2 ?

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刘惠民领衔的科技攻关团队,针对济阳古近系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机理及勘探技术等世界性难题开展攻关,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提出了泥页岩的“四要素三端元”岩相划分方案,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泥页岩岩相“环带分布”发育模式;明确了“无机孔缝”是济阳坳陷古近系泥页岩主要储集空间,创建了不同岩相“多级孔缝网络”储集模型;建立了泥页岩含油量量化表征方法,证实了有机质Ro0.7%页岩油即富集可动;创建了页岩油勘探“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评价体系,形成了“地质-工程甜点”预测及“组合缝网压裂”增产技术。成果指导了济阳坳陷古近系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战略突破,2022年新增页岩油控制储量1.13亿吨、预测储量10.37亿吨,支撑了“胜利济阳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 X2 x/ H( z6 N7 \# R$ g" Q

6、项目名称:

- w$ A) k( K$ F) {7 A; O

河南省地热资源地质工作成果集成与综合评价完成单位:河南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 _0 B+ i9 s9 C+ b

主要完成人:卢磊、张宏伟、倪昆、王涛、刘鹏、肖雄、关小荣、陈飞阳、皮明建、刘淑霞、翟丹丹、王英超、高启荣

* M2 o# T, y& i- X9 e7 I

推荐单位:河南省地质学会

7 z3 [) s* @7 ]7 @9 ?5 ^/ |7 m

主要内容:

% g, i# m- C8 X. ^8 E0 ]

由河南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院卢磊领衔的地热研究科技攻关团队,近年来持续开展河南省地热资源系统成因及开发利用模式研究。项目团队针对全省浅层地温能、中深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及勘查开发程度,建立了多指标、全方位评估指标体系,首次运用数理统计模型对全省地热资源按构造单元和省辖市行政区域分别进行了全面评价。通过评价研究,查明了全省地热资源勘查程度,摸清了地热资源家底,掌握了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模数,同时规划了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区块,提出了地热资源分级利用模式。项目成果能更好促进河南省大力勘查开发地热资源,对全省节能减排、助力绿色发展和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c, h% Z" ~" y2 p, h J

7、项目名称:

$ [7 W+ X4 V4 C# W! M" r

新厘定阿尔金锂铍稀有金属成矿带支撑形成大型新能源产业基地

0 g% I4 i+ b. S1 X# ?4 t$ b6 u4 B

完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9 }8 z1 N7 e" D' M

主要完成人:陈建中、杨晓飞、张朋、樊自春、王宗斌、华克强、杨智全、罗新涛、刘豹、丁海波、燕洲泉、王成辉、赵辛敏、刘兴忠、刘承

$ c& @/ k. q8 A3 H

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学会

) D2 K4 W A9 m- \. E. R' i

主要内容:

7 t- i, e4 o7 g# }! J7 `! p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牵头新厘定了长230千米,宽10~35千米的阿尔金锂铍稀有金属成矿带。发现评价了吐格曼、瓦石峡南、塔什达坂、阿亚克等9个具有大型资源潜力的锂铍矿床,圈定矿体200余条,提交氧化锂资源量26.22万吨,预测-230米以浅氧化锂资源282万吨,实现了我国无古生代大型伟晶岩锂铍矿床“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伟晶岩+热液复合型锂铍矿床类型的空白;发现评价托盖里克、康图盖石英岩矿带,估算高品质石英岩1.93亿吨;阿尔金地区锂、硅资源的发现评价,实现了我国锂资源在新区域、新层系的重大找矿突破,支撑了志存锂业源网荷储锂基新材料、特变电工风光储硅基新材料等投资近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落地新疆,产生了极其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W5 Q8 Y" ]2 s7 X- Q1 F( y- l/ y5 b

8、项目名称:

2 S+ A! \8 ^3 w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4 y: c4 p1 R" u6 r4 a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指挥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

6 G$ {/ l2 Y6 k/ J' k2 g/ g' o

主要完成人:殷跃平、邢树文、曹黎、李滨、谭成轩、高杨、张鹏、孙尧、刘健、秦雅东、王刚、张翔、周道卿、于新兵、王冬兵、方慧、杜星星、范正国、王保弟、蔡茂堂

+ l# d T& {) V' @. O) V6 D5 E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W: w" a* j. L2 i) X' a- `4 d

主要内容:

( t+ k' ^' z) ~' D: [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指挥部殷跃平等组成的科研攻关团队,针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质安全问题,创新发展了强烈活动构造地区重大工程选址安全岛理论,提出了东构造结重大工程区域-地区-场地多尺度精细动态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研发深部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地应力、微震探测等深层地质信息获取新技术,揭示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深部地质结构空间特征与断裂活动性,阐明了现今构造地应力状态、构造错断与工程建设面临的地质安全风险;提出了基于高分遥感、SAR和高原无人机综合探测的超高位冰岩崩灾害风险源识别技术与垂直分区分段监测新方法,揭示了大峡谷巨型堰塞带淹没与溃决洪水的流域性地质灾害链的地质安全风险;成果应用于东构造结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与工程选址,为国家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科技支撑。

+ L/ Y0 d+ ]: L; E

9、项目名称:

& X4 D# X0 y# I

我国首套三轴稳定平台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成功研发并应用

. _7 \, \7 ~# L2 ~, y, B

完成单位: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0 o7 q$ Z% U7 Q, v% ]7 H! ~) Y1 K

主要完成人:周锡华、周道卿、胡平华、罗锋、姜作喜、杨海、王冠鑫、何敬梓、赵明、张迪硕、陈晓华、屈进红、李行素、王志博、邓茂盛

, v' m, J0 N$ f A' L0 X6 p

推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B5 G: E2 @- v/ v& e; R+ J$ w

主要内容:

& \: [% Q- ]! G' C

由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周锡华教授级高工领衔,与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创新采用先进的“三轴惯性稳定平台+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研制方案,突破角秒级惯性稳定平台、超低噪声重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攻克微弱信息提取、误差精细消除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异常信号弱、干扰大、误差难分离等系列难题,自主研发了三轴稳定平台航空重力仪和数据处理软件,测量精度优于0.6mGal,核心部件全部实现自主设计和国产化。成功应用于青藏高原的2个国家重大工程,首次实现了高海拔地区5起伏坡度的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重力空白,揭示工程区深部结构,分析了深部地质构造与工程稳定性耦合关系,取得了显著效益。

, T! t* H2 H q+ `

10、项目名称:

3 c: i2 }2 ?9 c/ Q5 ]

国际首套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试装置研制成功

U* b$ r$ j4 U" f, f0 \! ]

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拓普液压气动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苏州南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91053部队

7 X, ]' k" F2 @+ I1 J4 d

主要完成人:贾永刚、年廷凯、刘敬喜、孙永福、解则晓、权永峥、刘晓磊、鲁德泉、张红、迟书凯、高平、宋玉鹏、段志刚、孙建业、王振豪

# N# A3 U& T1 R" [! M% s9 b2 d8 v% A! V

推荐单位: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 [8 C3 }3 U( }. [+ f* D

主要内容:

; [) l7 } c1 q

深海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及国防安全,已经进入全海深时代,迫切需要准确获悉深海、海斗深渊浅层沉积物力学性质。中国海洋大学贾永刚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围绕深海超高压力(100MPa)下海底超软土力学参数精准测试这一国际难题,攻克了深海环境条件下传感器静水压力自平衡滤除、多量程探头智能组合施测、同步传动行程放大贯入、声学正交频分复用和超短基线万米通信定位技术等系列“卡脖子”技术,研发国际首套全海深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原位测试装置,实现了万米深海沉积物土力学性质原位精准测试,贯入阻力测试精度可达0.02kPa。实际应用于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稀土矿区、海斗深渊区海底土力学测试,使我国成为首个具有全海深土力学原位测试能力的国家。

( q& ~; L% {" \; T: y
& S. c$ f7 Q7 k- ]. d+ R
* F7 H) y7 }3 l( z+ t# }! r 7 c9 [1 o- ?0 ? H& k
$ N6 O* d+ p( @& ^) S( g" j, @% D% l
9 I% Z @ I' F* M$ S

免责声明

; p( O0 h* z$ |! S- d

本公众号所收集的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主要是信息和网络分享,无任何盈利目的,所发布的内容不代表赞同和反对观点,公众号也不对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7 R/ T& J7 F) n1 Y3 F- s& ? " S8 p( J6 b8 E, ~ ) J7 T' J: {7 e 4 Q+ D6 O$ }; e" E& {6 u$ y, k' w( N9 N% Z9 o 8 j8 I2 {" l. d% L' J) t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永不堕落
活跃在前天 23: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