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历史演化记录 -海底地质条件复杂

[复制链接]
作者介绍旷红伟1,郑秀娟2,柳永清1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400华中第一高峰所处区域的神农架地区,四季风光各异。春天,百花齐放,百鸟啁啾,那粉红的、雪白的高山杜鹃,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让人留连忘返;夏天,山峦间云雾缭绕,特别是雨后初霁,云雾从山脚升腾而起形成云海,沿着山谷向山峰盘旋,宛如仙境;秋天,满山金黄、火红;冬天,白雪皑皑,冰棱高挂,神农架变成了南方人的雪乡。“春有百花秋有叶,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美丽神农架,是一个神圣、神奇、神秘的地方,她不仅拥有“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地”三顶桂冠,而且还是国家公园。随着身价的与日俱增,人类也已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我们在欣赏她、景仰她的同时,不禁要问,神农架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她在古老的地质时期是什么样子?经历了多少沧桑变幻?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特色向人们展示着这一切的谜底。神农架景区岩石宏观特征(图1)——从神农顶向谷底望去,一根根屹立着的白云岩石柱伟岸挺拔,四周呈层状的白云岩形成了深深的峡谷。白云岩层层堆叠在一起,组成了有名的神农架群,和晚于它的南华系及埃迪卡拉系岩石共同构成了神农架三大园区(神农顶景区、官门山景区和老君山景区),以及沿209国道从木鱼-红坪一带地质景观的主体,其形成时间大约是在距今14亿年到5.4亿年间。这些岩石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中间向两边,形成时代由老到新,中间一部分是10亿年到14亿年的神农架群,外圈是7亿年到5.4亿年的南华系冰碛岩与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地质学把这种中间岩石年代老、两边岩石年代新的地质构造叫背斜,单个的也称背形构造。神农架现今的地貌格局,最重要的一次影响,是来自于形成神农顶大背斜(图2)的这次构造运动(10~8亿年前的酒壶运动)。这次运动不仅发生在神农架,在整个中国华南(各地名称不同,扬子东南称四堡运动,西南称晋宁运动,等等)、甚至全球都有它的踪迹,很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的格林威尔事件有关。这次运动使神农架地区整体抬升并受到挤压,3亿年之后的新元古代南华纪时期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之后又遭受过多次地壳的上升隆起、下降接受沉积,或伸展或挤压的构造运动,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 k& J+ S0 I; W, d$ Z' F: l, c

图1  神农架顶景区的神农谷 $ }' d' x" v; b

图2  神农架景区的神农背斜神农架在地球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也在不断接受着沧海桑田的变幻,这些变化都记录在岩石中。我们抹去地球历史的尘埃,回到远古的洪荒时代,去探究她的原始面貌,从中采撷了几种美丽的岩石,透过它们形成的故事来了解历史。从这些十几亿年前、几亿年前形成的古老而神奇岩石中,仿佛看见了一片浩瀚的海洋正向我们延伸过来……玛瑙石(图3)——滨浅海洗礼的宠儿神农架的岩石主要发育于14亿年到5.4亿年间温暖、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浅海、滨海环境。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来判别它们形成的环境。神农架群的许多岩石都表现出遭受过大海波浪的作用,如在岩石层面上出现由海浪形成的波痕(浪成波痕);从地层剖面(纵切面)上看,有显著的顶面相互切割,看起来似透镜状、波状与脉状的微细纹理,这就是潮汐层理,它们是由于海水的潮汐作用,导致海水携带着泥砂不断向岸或向海方向侧向运动的产物(图4)。正是由于潮汐是向岸和向海的双向运动,才会在滩涂上留下一些沟渠、河道或潮道,是潮水进退的一个主要通道,潮沟、潮道中的水动力是非常强的。以上这些特征都说明其形成时的环境为滨岸带。神奇而美丽的玛瑙石(我们称其为玛瑙砾岩)就在13亿年前的潮沟里形成了。在这套砾岩的上方近1 m厚的巨型倾斜纹理、中板状交错层理,代表了在潮沟强水动力条件下的形成产物,正是由于这些(潮)沟、潮道一年四季、千百万年,日夜不停歇的冲刷才变成今天美丽、光彩夺目的漂亮石头(图5)。 2 p" i4 l5 r d# ~% P

图3  神农架的玛瑙石/ Y9 M# \! J! p! _; H5 T' z

图4  神农架景区的潮汐层理5  神农架景区的潮沟和潮道层石——古老的生命印迹(图6-9)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在岩石中有一种奇特的由微生物成因的沉积岩,称为微生物岩,叠层石是其中最重要和最显著的一类。它纵贯地球历史近38亿年,记录了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现象,它的兴衰与地球不同时期的重大表生地质事件和环境演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这种由特殊的、含有地球上6亿年前最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类似现代海洋或湖泊中的蓝藻类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图6),在神农架的中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中广泛发育。叠层石的典型特征就是由一层一层向上凸起的纹层组成的柱体组成,有的柱体相互连接,使纹层成波浪状,也有的柱体互不相连,柱体间被泥质等其他物质充填。叠层石的宏观形态不同(图7),反映了它形成时的浅海环境水深的不同,从层—穹—柱—锥,反映海水深度越来越大。叠层石不仅是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里最重要的地质遗迹,而且还包含了代表地球上最早期的、独特的生命存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后来地球上其他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即创造了富氧气的大(气)环境,因此它是地球上生命诞生的最大功臣。叠层石的内部,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藻丝体(图8),正是这些藻类的作用,形成了这些宏观形态上各异的微生物岩类型。更为奇妙的是,它的纹层一明一暗交替出现,可能是日(夜)纹层,即白天生命活动比较旺盛,光合作用强烈,形成富藻(有机质)的暗色层;夜晚生命活动处于静止和停息,有机质贫乏,形成主要由碳酸盐结晶颗粒构成的亮色层。同时,受波浪、潮汐及水动力强弱、碎屑物质供应量等的影响,形成堆叠纹层样式各异的奇妙叠层石构造(图9)。有些国外的研究通过这种纹层的数目及精确测量,来估算6亿年前及10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天是多长,这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方向和思路。也有人认为,叠层石的纹层是以年为周期,夏天形成暗色纹层,冬天形成亮色纹层。无论哪种解释,都说明叠层石具有“生物钟”的作用。 , U9 A) ~& y) D0 g1 Q

图6  现代蓝藻形成的叠层石(美国大盐湖)8 C- R# N" y' ^& W

图7 神农架分叉柱状叠层石 5 t9 d; _1 W: k3 D

图8 神农架显微镜下叠层藻0 D7 `7 x2 `( K" o( J+ W

图9 神农架官门山石槽河组叠层石纹层形态和韵律结干裂(图10)与食盐假晶(图11)——干热环境的见证在干旱、炎热的环境下,海滩上还有一些现代司空见惯的干裂或泥裂纹等等。在地层当中也可以看到这些构造,这就是一些典型的(干裂)(泥裂)构造,其次还可以看见一些盐类和石膏等,都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近岸或浅水的泥质的表面原本浸润在水下,但由于天气干旱,水体蒸发强烈,泥质的表面暴露到地表(水面上),很快就由于水分的丧失而开始张裂,裂开形成一块块不规则的网格状。视泥质层的物质成分差异、厚度、表面积大小不同等等因素的影响,裂开的网格大小、形状、裂开的深度都不相同,后期这些裂缝中被砂质物质充填,它们一起再埋藏到地下,经历成岩作用固结成岩石,便被保存下来。而当岩石中发现了食盐假晶,那是食盐晶体在岩石中就留下的印迹。之所以称为“假晶”,是因为这只是晶体的假象:原先是食盐的晶体,成岩过程中,原来的食盐化学成分早已流失掉了,其晶格被其他成分充填,现在已经变成岩石了,但还保留着是食盐晶体原先的形态。在很多地方类似这样环境形成的石头上,都可以看到食盐假晶这种特征。 # I1 k% t6 q5 w9 @; D. \# j

图10  神农架乱石沟组中的干裂 ( n5 _$ Z- V$ s1 A; r

图11  神农架乱石沟组中的食盐假晶冰碛岩——雪球事件的产物(图12,图13)地球自形成以来,一直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从来都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这么平静。既有沧海桑田的变换,也有着冰与火的洗礼。在7-6亿多年前的整个地球,曾经几乎全部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那个时期被称为雪球地球时期。在神农顶景区东门口(靠近209国道一侧),神农顶景区三省台与湘思岭,官门山景区入口处等多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据。证据之一:这些稀奇古怪、大小不同、棱角分明的大砾石,并且许多砾石表面还具有很多刻痕、划痕,地质学家管它叫作冰碛岩,是一种冰川携运到陆地、或者说由冰滑行到海洋当中而堆积下来的沉积岩(图12)。证据之二:冰川融化之后,其中的碎屑物质由冰川河流把它携运到冰川的前沿(冰舌)或者河谷地带(冰碛堤等)堆积下来,巨大的砾石把下面的泥质纹层都压弯了,这就是俗称的坠石,意思是从海平面掉到海底沉积物当中的岩块或岩石,表明那时候有从大陆冰川运移到海中的巨大冰体(冰山),由于其在大海中漂移,称其为冰筏,它们在漂浮的过程中天气转暖,其中的砾石因冰融化而坠入海底,在布满纹泥的海底,压弯或冲断了纹泥而形成(图13)。证据之三:在冰川作用的同时,冰蚀作用会使基岩破坏,破坏下来的碎屑物质被冻在冰里,随冰川携带迁移,冰化后碎屑物质就堆积下来,因此它们棱角分明。证据之四:我们看见冰川覆盖在基岩上,由于压力作用或是其他原因,最靠近基岩的冰可能短期会化掉一些,冰水进入到基岩的裂缝中,同时,石子、沙或泥等也会充填进去,形成冰楔,而这些裂缝也很可能是因为冰冻冻裂形成裂缝,裂缝当中填进去石头。 ) }( B S1 B( |$ H0 W+ W

图12  神农架的冰碛岩& g$ l+ Q( ^2 L3 {( t* N

图13  神农架的海底冰碛岩(含坠石的纹泥)“经络石”(图14)、“发丝石”(图15)、“梅花玉和鸡血玉”(图16)——来自热液与构造的自然合体。神农架的岩石当中还有一些由于后期热液作用导致的变质构造,当地管它叫经络石,这是由于来自地球深处的热水作用,与已经形成的岩石在裂缝或是孔隙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图案或裂缝充填构造。这个热水效应作用过程中,一种会沿着孔缝的边界进行,形成马牙状的结构,这是典型的经络石;另一种热水效应发生在仅有微裂隙的岩石中,暗色泥质或铁质沉淀,形成丝状、头发丝状的脉体(图15);同样,由于热水效应导致碳酸盐岩硅化变质,同时沿断层面受富铁物质的浸润,形成鲜红的硅质白云岩或裂缝中形成玛瑙。这就是神农架地区所谓的“梅花玉和鸡血玉”的成因(图16)。) D7 \* S7 L+ W, ?* @

4 R' l$ P% U$ R+ I" d5 c* r+ _/ Z9 Z

图14  神农架的经络石) d. A% m: n1 e, J2 x

图15 神农架景区的发丝石 _% `2 Q; y6 ?4 P; E7 t0 }

5 D% H4 @; |0 k3 v& X. _

16神农架的“梅花玉和鸡血玉% m6 n# M0 C: G, l0 \& S

神农架上的山峰与峡谷,各种地质地貌与岩石特征,不仅是现代美不胜收的景观,更是她历经沧桑演变的历史证据,地质学家在不断地认识与研究着。其丰富的地质地貌现象与景观,不仅为人类高质量的生活提供了休闲好去处,也为人类地质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话题。

致谢文本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No.2016YFC060100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02,DD20190005)共同成果。(注:文中照片均由旷红伟摄影)+ D# }1 [' L2 K z1 W. x# y3 y' U. R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 H, j9 q$ A/ m3 k" G9 g& z3 F9 `- R$ I7 u $ g/ w1 m7 Q0 O; `1 H ! h9 k! G( ^4 u- C4 W; M7 B* e1 m/ s: B0 ~0 Y& ?9 ~/ @) d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汉再兴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