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 | 什么是“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区别为何? - 海洋生态旅游

[复制链接]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方式和重要途径。我国的生态旅游是在大众旅游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生态旅游脱胎于大众旅游,既受大众旅游的“挤压”,又游离于大众旅游之外,追求自身特色时经过淬炼而得到升华。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有区别虽说旅游活动古已有之,但是作为普通公众直接参与并真正享受旅游生活,还是在产业革命之后。人们在时间和经济上逐渐宽裕起来,对旅游的渴望也变得强烈。于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世界上首创旅游营业所,并在1841年7月5日首次组织540人的观光专列外出游览,此举标志着大众旅游的开始。普通游客的出游动机是对“非惯常”环境的追求,即想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解脱出来。因此,游客更加容易被“非惯常”的自然世界所吸引,反映了多数人旅游动机的倾向性。伴随着经济增长,旅游的大众化和生态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有所显现,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应运而生。绿色旅游随之在欧洲兴起。绿色旅游是指人们远离居住地到农村地区度过空闲时间,也被称作软式旅游。软式旅游最初由瑞士专家提出,主张开展绿色旅游的目的国尽最大可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劳动雇用场所,用最低的成本维持生态平衡。也就是说,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能无视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这种先驱思想在今天看来颇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80年,专家铀库对硬式旅游与软式旅游进行了比较。他认为,硬式旅游的特征是快速、匆忙、嘈杂,属于大众旅游一类;而软式旅游则属于悠闲而安静的小组行动,看重并遵从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方式。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开展生态体验、认知、教育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由于其遵循的原则是以自然为基础对游客实施环境教育,同时为社区发展作贡献,无疑属于软式旅游。生态保护、环境教育是核心近年来,人们的生态旅游热情日益高涨,亲近、感受自然正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并注重参与性。在旅游方式上,目前,生态旅游多以户外游憩的形式出现,包括散步、摄影、野外观察等享受自然的娱乐活动。随着游客的亲自然环境行为日益增强,许多自然保护地开始开展志愿者旅游活动,例如洞庭湖上的江豚巡护、一些海洋保护区的红树林保护等。总体来看,它们均强调以自然为对象,旅游目的地的景观、动植物乃至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看作吸引旅游者的对象或场景。旅游目的地往往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授权第三方来组织和经营生态旅游,从而让旅游者参与、体验来自大自然的乐趣。 ! i; p9 L" z& n" E# V! ~* l

金海湾红树林美景

生态旅游既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是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途径,同时还是环境教育的实用手段,要承担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果。为了使生态旅游者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就需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和旅游景区的环境特征,以便更好地实施环境教育。为此,生态旅游要借助环境教育设施,经过周密的环境设计和解说,进行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在参与中获益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双重角度看,生态旅游需要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来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因此,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要追求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维持较少的人数,从而不至于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影响;配备向导,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取得较好的生态旅游效果;旅游时间充裕,更好地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征收一定数量且使用目的明确的费用;提供场所,让旅游者有机会学习当地的自然文化,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应该成为旅游接待的主体,并在参与中受益,方为可持续之道。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利用,让当地社区在参与中获益并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它要求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得到收入,带动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多重经济的繁荣,从而减轻社区居民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可以预见,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助力社区繁荣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支撑。0 u) U! ]7 s9 [2 c- e

文章来源:节选自《生态旅游:“游”出人与自然的双赢》,原刊于《光明日报》2021-08-14,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作者信息及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编排

( p+ J3 M' y0 P( m# @+ W

作者:张玉钧,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版权声明 % @7 y/ p M+ P/ s- @- l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旨在打造海洋高端智库、服务国家海洋事业。文章推送或内容整理创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此深表歉意。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协商处理。若原作者认为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4 v# ^. \0 T% z* N$ r* o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h) a5 T1 S, `# ?0 ~ 8 y5 r' ~' P' p8 i5 [ R! |9 Q 9 j M- I6 G1 D. H. t1 F9 ]6 o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家国依稀残梦里
活跃在7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