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聚焦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综合性英文新刊 (MLST) - 海洋生物分类学

[复制链接]
& A1 `' T, E! ]1 `' @

《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MLST 

* c; a1 p7 |. ~1 j

 ----首期十篇文章精选

' ^/ p5 g$ I3 @- {$ G: j( [9 u% D* H

浩瀚的海洋蕴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为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对海洋生物圈的探索加深了人类对海洋生命的认知,为未来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21世纪的前沿科学,海洋生命科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海洋生命领域尚有无数的谜团有待揭示,其发展速度并非像想象中那样神速。在限制该领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覆盖本领域交叉学科方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 F7 o. G9 t% F$ o

海洋科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科学难题,仅凭单一学科无法攻克,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举例来说,很多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往往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基于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化学生态学的方法探索海洋药源生物资源来实现。与此类似,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促进了对海洋环境科学的理解。《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这本英文新刊将为此类高影响力的交叉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发表渠道;为海洋基础生物学、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资源等领域的新发现提供一个新的推介平台。

: R; b9 ?. U1 S

     

1 V& U+ x. }2 s* w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6 {" M& R6 C/ A3 \& M3 O

本刊侧重于但不限于以下五个学科方向:基础生物学、渔业科学、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和生物海洋学。该刊由两家我国海洋科学研究领域领先的学术机构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国际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出版。主办单位将承担所有办刊费用,包括2022年之前的开放获取费用。期刊由一支国际化编委团队(超过80位编辑,2/3来自于中国大陆之外)负责其学术运营,3位专职编辑负责编辑出版,以及Springer Nature团队负责国际发行。办刊团队同心协力,旨在打造一个聚焦国际前沿、实时反映学科交叉融合最新进展和创新性成果、引领海洋生命学科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

) c! @- [6 K( s1 l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MLST 《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 )首期刊发了8篇综述和2篇研究文章,如下一一介绍其研究亮点。

/ b: g: S% p6 V; Y

Our recent progress in epigenetic research using the model ciliate,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 D; p/ m4 z3 W6 a

. x, e& z$ x2 q: G! S

扫码阅读全文

/ J0 F: ]9 b$ G5 V

表观遗传学研究聚焦DNA序列之外的可遗传变化,这是一种影响所有海洋生命的生物学现象。在本期第一篇文章中,程婷等人总结了他们以模式真核微生物嗜热四膜虫为材料,如何来理解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深入探讨了N6-腺嘌呤甲基化(6mA)的全基因组分布模式及决定因素、反式和顺式作用元件对核小体分布的协同作用、RNAi和Polycomb通路关键蛋白对转座子表达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以及组蛋白单甲基化酶TXR1对复制延伸的影响。尽管四膜虫是一种淡水物种,但非海洋模式种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保守的信号通路,还将为未来的海洋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技术及思路参考。

1 m U# ]7 N1 ^

Cost-reduction strategies in massive genomics experiments

8 }; r3 i2 n8 V( H6 O2 f

+ [ c0 n3 o/ e* R$ k% N- m

扫码阅读全文

I4 o! ?5 W" [, B6 a% [: g

随着各种海洋生物基因组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持续革新,每个样品的花费会不断降低。尽管如此,大量样品的基因组测序的总花费仍让很多实验室望而却步。李海潮等人在本期第二篇文章中介绍了降低基因组学实验成本的两种策略:(1)一种DNA文库构建试剂盒的缩量使用;(2)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实验器材制作。作者分享了原创3D模型和建库手册,还展示了两种策略在保证实验数据精度的前提下,如何极大地节省新建基因组学实验室的费用。

3 d% b$ Z7 u `+ K: _( o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sible method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de novo cloning of Nannochloropsis oceanica genes

& } r0 d1 ?# {# o

4 |( h6 M: {, f( [* B

扫码阅读全文

9 R4 V' I" C* W; s1 R1 W

新的基因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很多生物的遗传学研究。微拟球藻作为研究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理论和应用研究中。本期第三篇文章杨官品等介绍了富含脂肪酸的海洋微拟球藻的新基因克隆方法,该方法可以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化,尤其可用于海洋微拟球藻的生物技术开发研究。

8 N/ L1 C& M0 o

Morphogenesis: a focus on marine invertebrates

7 |( Q+ j2 x. E/ _' D

. q8 r9 N* @. J" S9 d/ ^

扫码阅读全文

4 O8 {6 ]4 R6 f6 a

形态发生是物种发育的模式和结构形成过程。海洋动物在海洋环境中的漫长演化塑造了其高度多样化的形态发生过程。当前,我们对绝大多数动物形态发生分子机制的了解来自于对陆地模式物种的研究;这些机制不太可能用来解释海洋中出现的大量形态多样性。海洋环境给生活其中的生物施加了不同的演化压力。因此,海洋生物提供理解动物形态发生新的机遇。本期第四篇文章,吕志一等人介绍了三种海洋模式动物(海鞘、海胆、海葵)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形态发生研究新进展。该综述聚焦丰富的形态发生过程背后的常见机制,例如极性形成、组织内陷、组织延长等。作者们还提出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未解问题。

: P, @& \" I3 C$ I2 G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fish diseases

+ c& x/ o* W2 U6 P+ y" Q

- u/ R% c% B9 H" H8 c- R o$ E

扫码阅读全文

7 }5 p* n8 Z! t/ h, U7 z0 F) \

由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病害一直是影响海水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病原微生物诊断是有效防治感染性病害的前提条件。为了控制海洋养殖业的感染性病害,Brian Austin在第五篇文章中综述了细菌性鱼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传统的依赖培养的技术方法(培养后检测表型)、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

9 x2 e- F& [+ g5 A/ ]4 o

Recent advances in amino acid sensing and new challenges for protein nutrition in aquaculture

% _& p+ Z: Q1 c, ^ K

' [* [6 H2 d5 ?; d" j& u0 c

扫码阅读全文

+ i/ l' r0 T. Q" N. ]

水产饲料一直非常依赖鱼粉这一有限资源。替代鱼粉往往造成养殖动物生长与健康水平下降。在第六篇文章里,刘成栋等人阐述了调控动物蛋白质代谢的两个主要营养感知通路:雷帕霉素复合物1靶蛋白通路(TORC1)和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CN2)通路,并就鱼粉替代和相关通路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3 U( @2 _! o4 K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nd their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molecular diversity discovery, mining, and application

# `$ q! k: {2 t9 @6 A' s+ \

' n M* T Y: Y2 A( d$ X$ k

扫码阅读全文

+ Q- i" [1 J. O# Z' t8 E5 A( u

海洋生物的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多样,生物活性显著,是发现活性分子的宝库。很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及其共生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新药发现的珍贵源泉。在第七篇文章中,刘璐等全面介绍了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论述了发现新颖结构和显著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多种策略与方法,包括一株菌多种次级代谢产物(OSMAC)、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共培养、结构修饰、化学合成等,展示了产生新颖活性天然产物药源生物的应用潜力,尤其是软珊瑚、柳珊瑚、海绵及其共生真菌和细菌。

; `8 Q6 q9 y9 b P! r1 s

Eco-friendly preparation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eacetylation from shrimp shell wast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s

, Q2 y! o; i3 L' h, W3 Q

* \- _* t& d! ?; R# C/ a

扫码阅读全文

% L) G: g1 o m

来自于海洋动植物的多糖和寡糖是潜在的宝贵资源,其中,虾蟹壳等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技术成为海洋食品绿色制造和清洁化生产的关键。本期第八篇文章中,付晓丹等人介绍了一种生产壳寡糖的环境友好型方法,实现对虾壳废弃物不同程度的脱乙酰化,并评测了壳寡糖对小麦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为新型海洋生物肥料的制造做出了产业化的探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传统技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9 U' y( V* U, x5 I4 w

Protective effect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a Celluclast-assisted extract of Hizikia fusiforme against ultraviolet B-induced photoaging in vitro in human keratinocytes and in vivo in zebrafish

) d7 {. J7 o( ?% x* x4 f2 f

' q1 j0 ~( u; A3 p8 h0 C

扫码阅读全文

( ?; Y) {' K, P2 g5 z& h* ?

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开发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活性的化妆品,已经证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空间。在第九篇文章中,王雷等人通过纤维素酶辅助技术,制备出源自于褐藻——羊栖菜的硫酸化多糖,系统评估了其抗氧化活性及紫外线防护效果。该研究表明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这些硫酸化多糖显著降低了紫外线B介导的光损伤,并可用作潜在的化妆品天然成分。

. g: {! _+ n8 @% h% ^

Microbial assembly, interaction, functioning, activity and diversification: a review derived from community compositional data

' U, x5 M1 f) _) \( m: x

0 w+ Y% T$ \$ }& r* t. t/ p1 @

扫码阅读全文

, D8 S6 g8 ?: N* c! M* ^

海洋微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主要驱动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和气候稳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过去二十年间,借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界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数据。在本期最后一篇文章中,刘吉文等人基于微生物群落大数据基础,系统总结了海洋微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相互作用、活性、功能与进化多样性,为海洋微生物生态学提供了新见解。

" I7 J9 C2 J# \

首期10篇文章展示了本刊涵盖的宽泛范围。希望这些文章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整个海洋研究群体对本刊的关注,期待国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我们相信,在国际化的编委团队、主办机构以及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定会成长为一个备受尊重的崭新的发表平台,为传播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做出切实贡献!

1 b2 `; w; h3 v; F* i4 C1 R5 \: F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关于本刊信息。

( b- R$ @, d5 C) U6 H8 j2 ?% f* d

© 2019 Springer,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 B" D, n. D4 R: B2 f

All Rights Reserved.

* f J6 E% G0 T' Y* p6 s' J$ ]2 Y

- ~3 U- C. x& P+ V8 s) n) v3 z- m+ f& N! s* V) A# D6 ] ( T' a3 ^8 p- J! x% l: h2 X2 d' j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编织自己的梦想
活跃在1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