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逐梦,上海交大海洋人的足迹遍布地球极点78年有人问:留学生派出去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一句话让人佩服 - 海洋科学教育

[复制链接]
9 q$ u& D3 Z& G/ P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4 d9 [1 v( X. D$ P2 l' y

十年逐梦,上海交大海洋人的足迹遍布地球极点

5 o3 r; d7 K3 Y/ ?, e1 p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作者:易蓉 编辑:钱文婷 2023-10-30 17:38

- F& \' }$ \+ N) I# Z

|

# `; K# h: ^% w2 G1 ^ l M! H

|

% y: D8 a( V5 ]3 [, G: ?6 w* b
, w- c5 Q3 P/ U) n& G4 \
3 t7 J' e# g; c
4 e8 v4 s/ |! K/ S5 c7 N

图说: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十年逐梦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 M* X7 U. [5 x [6 b: B5 x l

  探索海洋远远不是一两个科学家能够做到的事,需要几代海洋人的共同努力和求索。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建院的第十个年头,从零开始,海洋学院建立了海洋科学全学科、全链条、全方位科教融合育人体系,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海洋科学高端人才,致力于发展海洋科学和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建立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发展高端深远海和极地科研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研发和创新研究基地以及学术领军人才集聚地。

# K" ^, P. y5 \( V" W v k 0 \4 @9 i5 m) y: _- m; J4 Z* k& R

  从零开始,十年逐梦

- A0 B# w v0 Q; Q. S) f/ N

  海洋学院完成了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点及本科专业建设,2022年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科研从湿地至深远海、从远古至未来、从赤道至极地、从深渊至高原,并逐渐形成了聚焦南极、北极、深渊和高原 “四极”的特色;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气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以及智能技术等跨学科前沿交叉研究;牵头共建了极地生态与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极地生命过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极地前沿科学研究基地。2021、2022和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科学被泰晤士高等教育分别评为A+,A和A+类学科。

) Y( e. U+ y4 Z- \; ` j0 X1 n

  建设海洋强国必然离不开人才支撑,经过多年的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已经建设出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师资队伍——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95%具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75%年龄为45岁以下。这样一支队伍为学院带来了无限的潜力,学院也尽一切可能为年轻人提供自由发展的沃土,鼓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中青年科学家提供着各种各样的观测平台,充分践行了自然科学领域“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让年轻人勇挑重担、带队工作在海上第一线。

1 S3 I" k" J# u# n# s

  在地球极点留下交大足迹

  海洋科学和技术正经历着从浅海短期“考察”到深海长期“观测”的革命性变化,对深海大洋及海底进行全方位长期观测正成为国际海洋探测和研究的科技前沿。海洋科学工作者必须要走进海洋第一线,只有出海航得更远,探测下得更深,才会有新的发现。因此,世界最南——南极、世界最北——北极、世界最深——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高——青藏高原,这些人类难以企及的极点,都留下过上海交大海洋人的科考足迹。学院先后近40人次参加了中国南极、北极科学考察,10余人次参加了深潜航次,获得极地相关研究项目40余项。
5 \: @$ G/ |! Q+ k
0 r- K) q5 P/ G! c" k% K; _) v. ?
" f$ d7 _ c( ~' K- P

  张宇研究员就是其中一员。她自入职交大以来,累计海上工作近500多天,已成功集齐了“四极”中的“三极”。2013年参加南极科考、2016年搭乘“蛟龙”号深潜、2018年参加北极科考、2021和2022年多次搭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深渊海底科考作业,最大下潜深度超过万米。从南极的浮冰,到北极的冰川,踏雪寻冰、勇闯无人之境的经历让张宇收获颇丰,她认为,海洋探索需要多学科综合能力,工程与科学相结合,生物、化学、地质等多领域涉猎,更需要走出实验室经常到海洋现场以增强直观感受并获取一手的信息。

: f( [3 g9 n1 y# _+ [; n

  交叉学科实践育人

  董卉子2018年起就读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的物理海洋方向,2022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如今在海洋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她是海洋学院国际化办学和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培养的前几批学生之一,也是海洋研究院发展为海洋学院的见证者。博士期间坚持出海观测,去过南海和北极,长时间出海并没有耽误她写文章,毕业时发表了3篇A类文章。博后期间她又主动要求跟“雪龙2”号去北极,在航次中采集冰芯40余根。7 x4 Y% J$ r6 F$ v- Q0 N

  在本科生培养上,海洋学院定位于培养国际化、高起点、高标准的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亟需的拔尖创新型领军人才,逐渐形成了“专业+行业”全员导师制体系、“科学+技术”学科交叉型基础课程体系、“陆地+海洋”全链式实践育人体系。

) u5 z9 D5 t7 Z& U. A

  段泳浒是2019级本科生同时也是2023级直博生,入选了学校优秀直博生的“致远荣誉计划”。第一次出海便登上了大国重器“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在航次中接触了最先进的海洋探测设备,领略了最壮美的夕阳余晖,留下了一段足以让他铭记一生的美好回忆;亲身参与到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技术、海洋生态这六个专业方向的操作实践中,并且还与同学合作完成了数万字的黄海环境调研报告;选修学院首次开设的《科学潜水》课程,完成了基础培训并获得国际潜水证书,不仅身临其境领略了珊瑚礁的美丽风光,也锤炼了克服恐惧、探索自身极限的勇气。从刚进入交大时的焦虑迷茫到专业第一,段泳浒追寻到了自己的热爱,并为这份蓝色的梦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5 m( m( z- E- }& A2 b z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延伸阅读】  1950、1980和2000年代,毛汉礼院士、苏纪兰院士和陈大可院士分别从美国回来推动中国海洋科学事业,梦想在一流大学办学,现在这个梦想落到了彼时在海外从事海洋基础物理与生物过程、环境生态、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周朦肩上。
8 J4 ?$ t v+ k' ~( Q/ T% p
: Z( \+ b7 a; q9 _$ i
v0 g, D7 y; F! D# N& ^

  周朦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远渡重洋海外留学以来,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工作和兼职,过去的30多年里,他先后参加过40多次全球大洋的考察,历经险阻,无畏而往。

  2013年,56岁的周朦全职回国,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在各方支持下建立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从零开始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海洋科学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在海洋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为此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能够在上海交通大学实现这个理想,周朦认为这个意义可能比他个人在科研上做一两件具体事情的意义更大。  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成立。5年后,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所探索新型科教融合发展之路,合作共建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在这10年中,周朦在学校领导和同行们的支持下,利用自己的经验、能力和人脉及心血,召集国内外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等领域的优秀科学家,打造一流人才的顶层设计,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和广大师生的努力实现了海洋科学和技术的交叉融合与互补促进,学院立足高质量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智能技术等跨学科前沿交叉研究;科考足迹从湿地至深远海,从赤道到极地,从深渊至高原,遍布全球;让学生登上世界一流的先进科考船,亲身接触真实、生动的海洋,探索规律与奥秘。  三代海洋科学家的梦想——建立一个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学与工程和技术交叉、结合的海洋学院,终于逐渐变为现实。 * R; s) @& o2 B& y0 }9 Z g5 E3 i7 N0 F" m& I9 \( s( Y1 E3 Q& r1 b5 \1 g+ f' i' w, C9 Y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昨天 16: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