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丨关于碳汇渔业的思考——以滨州市为例

[复制链接]
与传统产业、陆地固碳方式相比,以碳汇渔业为代表的生物固碳产业具有低成本、效益显著等优势,能够有效激发中国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潜力。我国率先提出渔业碳汇概念,同时倡导发展碳汇渔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于2011年提出“碳汇渔业”的概念和发展目标,把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将“碳汇渔业”阐释为:以渔业生产为依托,以海洋生物为主体,对海洋水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消耗和排出,并将已经转化为“生物产品”形式的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运行机制。因此,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并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9 u+ R8 _0 P2 n( V6 V

1 B  o/ T: L6 b( ^6 ~
' h* Q; G  S) s& k- R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的意义,其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因此,本文从海洋渔业资源、养殖模式、海洋牧场及资源修复等方面分析了滨州市碳汇渔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碳汇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发展碳汇渔业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能科学地指导滨州市沿海县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碳汇渔业。
6 w$ i8 m. I% G$ W7 M; B' c; J
- [1 [8 H/ y) f' U. M; t4 I7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 j+ R6 X9 x! Q3 D: F
01& Y2 e- y+ ]) O. a7 u* f
滨州市碳汇渔业发展现状; G. e' g$ c( f' H
# N4 F. C+ T1 y9 d2 M, \, V' q% b

3 G# w5 o7 c$ J) h0 p5 O- P  u8 k& u
/ n( H6 n+ e6 y+ h+ I

  K5 P/ j, s4 m  U; p海洋渔业资源丰富
; Q1 U5 m: n: f- }5 b6 w- h, K8 {% T& ~9 K$ T8 A$ G

) `+ C# h) ?0 X8 T% W3 s2 p; {滨州市位于渤海湾南部,海底平坦,海水盐度在22.3~31.0之间,pH值在7.6~8.4之间,是多种鱼、虾、蟹、贝生长、索饵、栖息和繁衍的天然场所。《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研究报告》数据表明,滨州市近海水域浮游植物116种、浮游动物147种、底栖动物222种、鱼类58种、虾蟹类14种、贝类23种等。. C# E: d- q! A

  E# g2 m) `4 v) {6 W
2 \) e. p: @- Z创新多种养殖模式,促进生态渔业发展; O* f3 X) [# x0 K

1 ]7 _6 \9 M6 b# ^- H& }! [1 o; [% @
% ~# g7 W+ [5 u0 i1 r, ]8 K, k依河傍海的区位优势、丰富高质的海洋资源,为滨州市大力发展碳汇渔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滨州市作为“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虾贝虫藻”碳汇渔业经济模式。近年来,拥有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处、省级贝类底播型海洋牧场3处;滨州市文蛤、四角蛤、缢蛏等贝类增养殖面积约2.67×104hm2,年产量20.5×104t,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40%;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约5.33×104hm2,年产量11×104t,占全省总产量的60%,稳居山东省第一;丰年虫卵年加工量3000t,产值1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5]。滨州市先后获批“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中国渔盐之乡”等荣誉称号。4 R! Q/ C: J5 l: i- I2 k8 Z
  G4 y+ W; g0 e# h0 H

( \8 i8 a- [3 |; t% ? 建设贝类海洋牧场,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 P8 H- c  I( j) Y% X9 d6 f; Q# ?; I9 b) `2 g
+ ^. S+ d  Y$ P# ?5 @
滨州市拥有国家贝类产业创新团队综合试验站,建设了3处省级贝类底播型海洋牧场(表1),总面积约11800hm2,配套建设了自升式综合服务平台1座,水陆两栖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1座,形成高效立体多层级养殖模式,成功打造集贝类原良种选育、资源修复、清洁生产、水产品深加工、牧场+互联网、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科教体验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修复了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了渔业资源自然增殖,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 L4 e6 J- _% q

& {& i* C# U2 l3 U;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x1 d* X7 y7 P# d# d" \; c4 [ 大力开展增殖放流,加大资源修复力度
3 B: ^( \- s2 k8 q! g; t$ c1 J9 z7 ?0 K/ x# P/ x
* v6 r. @3 W: @& w
滨州市先后开展了“青蛤自然保护场建设”“文蛤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文蛤底播增殖”“青蛤底播增殖”“菲律宾蛤仔底播增殖”“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以及“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项目,累计投放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等海水苗种和草鱼、鲢鳙鱼等淡水苗种近50亿单位生物量;滨州市建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贝类养殖、增殖放流等资源修复行动,实现了近海渔业历史性突破,不仅为当地乃至整个山东省、全国提供新鲜优质的海鲜产品,而且通过开展近海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有效地提高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恢复了近海生物种群数量,维护了水生生物多样性。$ K' U; ?1 h! J  E" n0 w) K5 E

. e4 {, t( V. H/ z& H
1 V! N' W5 E! z2 I  V4 P; I 推广绿色养殖新技术,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1 H  `" U2 t2 P9 l, y% Q# G, m$ g# P- [  W- Z5 c. T: ?
8 `' E2 E. n5 T) p. E& o
滨州市海洋渔业部门开展海水南美白对虾分级大规格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分别在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正海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友发水产有限公司和滨州海阔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海水南美白对虾虾苗集中标粗培育后再进行放养的分级养殖技术推广,同时进行海水陆基大水面分级绿色养殖技术推广,通过开展对虾、贝类、大型藻类和卤虫养殖“一水多用”的技术创新,实现了海水的综合利用和养殖尾水无害化的生态净化,有效改善了养殖生态环境,缓解了温室效应,净化了水质,改善了滨州市水域生态环境,对修复和养护滨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v4 T# o8 \" J) W
5 c  T6 }9 c3 @0 x3 F/ S# 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I4 `, q4 U; N6 ?' f6 ?02
7 J, d2 I; w$ I; Y! U碳汇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s5 u0 v2 S! z% a

0 N+ R2 T' z3 Q% c$ @% l7 a' D0 G7 s: [5 \, k) q2 ^

$ n7 ^' Q! a" k( `! @3 Q0 M) x' R/ F1 _
' P% p: y" o- N/ B5 f
宣传力度不足,对碳汇渔业认识" e% I) ?3 f3 u: k8 l3 f1 A

! F( m8 j% ?6 v  R9 F' F8 P$ A" A6 b1 o! ~. u1 j* B
不够碳汇渔业虽然为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碳汇渔业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有关碳汇渔业发展的相关法规还未出台。每年滨州市海洋渔业管理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为养殖户开展渔业科技培训,但内容多为水生动植物疫病预防、诊断、防控等,到目前为止还未大规模开展碳汇渔业培训宣传与普及,使滨州市沿海县区多数渔民等对此类新概念并不了解,相关从业人员根本没有意识到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造成碳汇渔业不被重视,因此渔民不愿意也不敢在碳汇渔业方面进行投入,这对碳汇渔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U# |# I5 y' q: o4 U+ g7 g
1 P* J( N5 x5 F" I5 c  K( {: M/ X" y" h+ m; K6 [
水域环境受到污染,海洋渔业资源减退! f+ ^* B* W  E. k
5 k" s4 ~% h. U' A4 g" \9 I( h! L/ k
' b9 _- O$ b7 m& z" H+ _* ^
由于近几年滨州市近海海域内工厂污水的污染及居民生活废水的排入,导致当地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填海造陆、围垦、海上堤坝等海洋工程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潮间带变窄、海洋潮流发生改变、滩涂底质性质改变等问题,影响沿岸潮流流通,对渔业、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大量渔业资源的栖息地被严重破坏;以及当地渔民的过度捕捞及禁用网具的使用,导致滨州每年自然生产的渔业资源尤其是贝类幼体数量逐渐减少,加上渔业资源未得到及时的补充等原因,使滨州市渔业资源量和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4 Y1 L2 B- S8 ?3 o. j8 n2 Q  K" |" O! g3 F, y  X' q
: _* ?# ?# e; p: y, l
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0 G3 C" r/ |9 h
) I2 q$ v5 v7 h& X
+ I* x8 ]6 L& \, T- D
碳汇渔业起步较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尽管我国学者对渔业固碳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我国并未出台发展碳汇渔业的相关法规,在碳汇渔业领域尚无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可供参考,其具体的评价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等还不健全,碳汇渔业也缺乏量化数据。目前,滨州市渔业总体碳汇能力都未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滨州市相关部门在制定渔业政策时也暂未考虑渔业固碳能力,同时滨州市科研院所在碳汇渔业研究领域尚未开展较为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以及滨州市也没有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平台,碳汇渔业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健全。1 \5 E% N/ k( J+ s+ K: c7 K' r

# Z, ~% s5 Z( l* i& w) i& P7 N" `: L8 g/ P1 P. U  v8 H. x8 [+ l1 n; V  ]
科研机构较少,科研力量不足
$ L+ u2 ?/ p) v4 u" R6 P4 y
: P$ l5 I% i& c$ }8 ^& ^3 {% W
$ |; A& L7 |5 q9 H% O. y目前,滨州市海洋渔业科研院所仅有1处,即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2021年,滨州市委、市政府组建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现有在职人员49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7人,所学专业和过去从事的行业绝大多数为渔业方面,海洋经济和产业类人才不足,因此滨州市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碳汇渔业评价人才队伍。同时,由于科研设备及科研能力有限,相关碳汇渔业的深层次研究需要委托其他科研单位来完成,加之与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等国家、省内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因此目前滨州市海洋牧场、海水养殖以及微观层面的从事海洋捕捞或海水养殖的渔民的生产活动的固碳能力都还未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相关的评价研究体系还未建立。' S3 h: b; F* U0 r, M* E* Q
03. p& b& |! v4 z
滨州市碳汇渔业发展的建议
2 l, D! i% b6 ~
0 ^% J5 \4 y- R/ o# e+ O+ u. z; _( \  t

( l, ^3 I9 K, R' h: m$ q# m4 Z0 H# z( v) S0 P0 O4 K+ c# T8 {7 u
/ A8 C) c4 \1 i3 ^5 i6 X2 F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认知- r# g' e$ `2 X- Z

" m0 _3 D# o# z  p) F% i: _
, r( ]6 S# e- b: i  B! G, m由于碳汇渔业是一个新型理念[9],因推出时间较短而没有被广泛认知,也需要政府、养殖企业及广大渔民的共同参与,因此滨州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碳汇渔业的宣传和普及,开展碳汇渔业理论的宣传培训活动,可以尝试邀请国授家、省级专家学者为涉海企业、渔民群众公开课,让其更充分地了解碳汇渔业的价值所在。同时致力于低碳养殖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从多个层面对涉海企业及广大渔民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其对海洋碳汇渔业的认识,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L- M: l, w% N& ?
) P$ P9 V5 V% D" N
* j6 V# A" [; c' t大力推进生态养殖业发展,建立一批碳汇渔业示范点: S* d9 N* c: Z" B% H+ x$ l

5 u/ R9 A& {( a+ k% Y6 U) d) d) A8 \5 Y, Z+ ]4 t4 o3 v& B
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发展高效生态渔业方面的各项产业政策;建立国家级碳汇渔业试验区和示范区,如贝类生态养殖等;通过实施一批水产原良种培育等重大项目,有效指导养殖户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碳汇渔业;开展节能减排渔业、碳汇渔业试点示范工程,对重要海区开展渔业碳汇情况、贝类养殖容量等科学研究,促进碳汇渔业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充分发挥滨州市生态渔业的碳汇功能。同时大力扶持发展无棣县、沾化区及北海经济开发区贝类育苗场,有针对性地选择包括四角蛤蜊、文蛤、等边浅蛤、中国蛤蜊和日本镜蛤等在内的本地经济贝类开展苗种繁育,并用于增殖放流活动,既可以改善自然海域贝类资源量的衰退,为贝类的增殖放流提供充足的苗种资源,又能增加当地渔民收入,更好地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1 `! u) j- K, a  v9 J( G6 D
* u9 x7 P: l1 {6 L
  N, ?5 R  A* O6 p
加强新型海洋牧场建设,推进碳汇渔业发展
! E. H# Y" k1 Z& I( E6 G0 ?
4 V) q! h( g, B0 ?8 D# m
/ Y5 j' E% p. s9 K/ b4 G根据滨州水域自然禀赋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开展生物资源养护、推进碳汇渔业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投礁型、游钓型、田园型海洋牧场,以正海、新创、渤海水产等3处底播型海洋牧场为重点,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规范、产业融合的现代海洋牧场,提升牧场信息化、装备化水平,积极探索海洋牧场“三产融合”新模式,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动海洋牧场与海工装备、海上风电、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既能实现海洋生物资源恢复与养护的目的,又可达到渔业低碳生产的目标。
1 E1 v  {1 H5 |; B! h$ I
# `) r, Z7 ]7 G' p; \  n* l7 u! S2 D' Q+ c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政府
6 ?% N7 ?5 W# R/ A# T. O3 Y+ K4 U! W: r# _' M& y+ ]1 J( W
5 H* y$ h  Q1 D9 R2 G) q- C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建议滨州市政府强化对碳汇渔业的财政支撑,尤其要加大渔业养殖、贝类养殖及海洋牧场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政府和海洋渔业部门为其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水利设施以及能源补给,为滨州市发展碳汇渔业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推出各项适当的碳汇渔业政策,如为取得一定成果的碳汇渔业养殖户发放补贴,激发从业人员的内生动力,提高渔民对碳汇渔业的正确认识,鼓励渔民积极发展渔业碳汇,增强海洋渔业企业积极健康发展的动力。& o; @8 ^1 h; W9 e
/ V/ k' H! k; ~# l$ A

0 ~* u: f+ X+ {$ a开展碳汇计量体系研究,培养碳汇渔业科技支撑体系
: x" b& ]4 Q" c, P" ]
7 l* N- `/ J9 d; }1 }5 X2 y/ X) B( n' Z4 a( a" O- |
建议滨州市科研院所通过对碳汇渔业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加快完善和建立碳汇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渔业碳汇及开发潜力;探索滨州市生态渔业减排增汇策略,加快建立可量化、可比较、易操作的森林碳汇项目非碳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完善非碳效应评估机制,提升碳汇渔业市场吸引力、竞争力,从而为指导碳汇渔业的进一步发展指引方向。同时,应大力引进和培育科研人才,充分重视碳汇评价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海洋精英参与碳汇评价的研究与发展,探索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等国家、省科研究所以及其他沿海地市的合作和交流,在更广的视角下探索研究碳汇渔业,从而为发展碳汇渔业建立完善的科研支撑体系,最终科学地指导滨州市沿海县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碳汇渔业。; X) ~$ g/ e+ r( U! C

' ~" j& P  x) A, `

( ]0 I" C% }: _, N& E) a本文作者 | 张 越, 魏延亮, 王善武, 王 晓, 尹琳琳, 杨蓓蓓 (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9 t! L8 }7 x* d# M
$ B% k) E  |4 w
信息来源 | 本文刊载于《渔业研究》2023年01期
' M* B% F0 S) {智慧海洋圈子排版% D% r% ?# P9 w* u, E# F
7 w! h! E, g/ {4 Y: B
* Y' K' P' U+ h# q: J5 r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7 C0 N: L8 {. E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