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海洋保护生态学研究团队在我国海草床生态保护研究方向取得新的进展

[复制链接]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生态学团队在海草床生态保护研究方向上取得新的进展,研究团队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等研究单位合作,首次识别我国华南沿岸海草床潜在适生区分布,并绘制海草床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区。  X. d9 n2 m- N( B
相关研究结果以“Mapping the seagrass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iorities: Coupling habitat suitability and anthropogenic pressures”为题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IF 4.958)。胡文佳高级工程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杜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陈石泉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的支持。
8 q' {) U( N- c3 a. X, L0 V. b: a) ?  o+ Y1 f, Y5 b

- X/ h$ u  E( Y6 |% O& M- r5 K# c# S1 _
+ h! \( L7 S# b2 b$ U2 b3 H
6 p; W2 F1 [% r0 G& u'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C! T& f+ C% b7 Q" g
图1 我国华南沿岸海草床潜在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分布
( r( a3 R) t2 R# L1 W8 J, q
/ t. t7 o) `' Y& {% L
: p2 u$ {' W$ z" U2 b4 y6 {& G
海草床是最富有生产力、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同时也是受保护程度最低的海洋典型生态系统之一。海草床空间分布不明、缺乏系统的压力评估等因素阻碍了保护与修复行动的开展。研究团队提出了将生境适宜性和人类活动压力耦合的二维评估框架,采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约3536–4852 km2的海草床潜在适生区,并设计综合暴露指数对人口、渔业经济、水产养殖和航运等直接或间接人为压力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首次识别了我国华南沿岸海草床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研究发现华南沿岸海草床可能存在尚未被记录的分布地点及较大的保护空缺,而国际研究推测的全球海草床分布可能对中国区域存在高估。本研究可为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海洋国土的生态空间管理提供可用的规划工具。
9 q4 l- S$ I; [% ]& }近年来,海洋保护生态学团队在海草床生态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从海草床食物网、生态连通性到保护空间规划,形成了微观至宏观的多层次研究体系,成果相继以封面文章发表在《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Acta Ocean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这些研究不仅完善了对海草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认识,证实了海草及其附着生物是海草床鱼类和底栖生物的主要有机碳源,在海草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还揭示了海草床微生境的多样性,提出礁栖生物利用多样化的微生境为海草床和珊瑚礁之间的宏观连通性提供支持。- f( ~1 C, ], S  D

& m9 o0 V6 r) D2 P  }) n0 o8 j$ k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 B$ s8 r6 T" K& a0 c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靶诘主
活跃在202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