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画卷渐次开

[复制链接]
3 b. p* J7 w3 B+ I9 j, m

本文来源:中国水运报

9 N9 \! ^& _0 x9 D

回顾2021,船舶工业迎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船舶的加速研发,“绿色”已成为我国船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 m. ]. _& Y. P# M) ?4 C

全媒记者刘知微

$ T. ?8 @% w7 B& H# E& h

政策规划逐步完善

* J& g4 N I$ H9 m4 y

今年以来,为加快船舶绿色化发展,贯彻落实碳减排战略,有关船舶绿色发展的各类规划政策逐步完善,引领船舶行业更进一步高质量绿色发展。

! X( J2 P2 X) [; {, L1 w

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求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船舶,加大推广绿色船舶示范应用力度,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

4 p" K9 m% u5 L" L9 s& H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作为中国首部流域法律,其中不少内容都与船海业高度相关,部分条款对我国内河船舶绿色化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4 o: d0 K7 @ i+ c

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支持车船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因地制宜开展沿海、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低碳农业模式。

( A7 b5 }: C3 S6 W. V. @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将船舶工业和海上风电列入《规划》范围。《规划》明确,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智能船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统筹布局退役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大功率海上风电装备等新能源装备。

) h: P) l2 |0 e) [

新能源船舶不断下水

8 K% B( I! G7 o8 N3 c

2021年,新型动力、零碳船舶成为船舶工业发展方向,绿色、低碳技术需求不断扩大,众多新型清洁能源广泛运用,以低油耗、低排放为标志的绿色船舶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2 D" \' `/ A0 W. w

今年,我国在新能源船舶上收获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LNG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船用燃料,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今年以来LNG船舶技术更新迭代,新船下水不断。

& Y( p% u$ B# r* a2 k8 q, y

9月11日,中国船舶集团为中远海运旗下中远海运能源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轮顺利完成燃油模式下试航任务;12月,沪东中华与法国GTT公司联合研发的全球最新一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下水。

% C, D0 s+ q" m) D

与此同时,其他船用清洁燃料的运用在今年也得到了了推进。10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为瑞典Proman Stena航运公司建造的4.99万吨甲醇双燃料化学品/成品油船首制船完成,这是国内建造的首艘采用甲醇/燃油双燃料动力的新型环保船舶;12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JS&Co视频签署了2+2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绿氨运输船(VLAC)合作备忘录,预示着全球最大的氨动力93000立方米VLAC将横空出世;同月,长江新一代高端游轮“长江叁号”竣工交船,这是国内第一艘同时取得“绿色船舶”“能效设计”“船舶舒适性”入级符号附加标志的客船。

. x% ^: o) @2 P+ f3 H0 e0 N* F

除此之外,船舶海工产业发展也不甘示弱,如海上风电的相关装备,包括浮式风机、风电安装船/平台、风电运维船等,以及深远海养殖的相关装备——大型养殖平台和养殖工船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a/ c' [4 @* X/ o+ _# D

今年8月,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国迄今为止体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完整性最好的海洋工程生活模块,在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外高桥海工码头完工启运;9月,“中国三峡101”海上风电自升式勘探试验平台完成整体安装,这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效率最高、作业水深最深、平台面积最大的海洋工程勘探试验平台;10月,上海航标处于洋山港海域成功布设“南汇测风1号”灯浮投入运行,将为海上风电资源勘测提供宝贵的观测数据;12月,江苏启东海上风电项目H1/H2标段最后1台风机顺利完成,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风机安装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

# X4 _4 T* y- w0 ]

绿色制造持续推进

* M" R" M: u u. |0 u e- Z% h

当前,绿色航运浪潮席卷全球,绿色修造船技术已成为各国船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中国船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国际船舶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绿色制造”已成为我国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 T1 ?+ P# g- C' \2 e& d( z9 G6 s

我国在造船业上面临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废水和废料污染等。许多船企在船体电焊、锻造和喷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包括废钢材、各类粉尘等。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也是一大主要污染源,如油废水、含铬废水等,由于这些废水中含有一些很难分离的化学成分,使得对其处理十分困难。为实现其生产废弃物能妥善被处理,防止工业环境污染,我国打造绿色发展标杆项目,推进建设无废绿色船厂。

4 \7 @2 I, H0 W8 W0 w" L

今年7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修造船企业工业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装备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是国内首个修造船企业工业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装备项目。在项目投入运营后,可全面实现修造船企业含油污泥、废油漆渣、废油漆桶等危险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环保效益。

4 [' [' R% P L% @3 ~

据了解,该技术基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先进的燃烧、流体、热等离子等技术基础和船舶修造企业特性研发而成,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危险废物处置烟气排放量偏大的问题,大幅减少烟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概率,并通过高温熔融玻璃体形式解决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置问题,在实现源头减量的同时,实现项目处置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其总处理能力为每年5000吨,相当于每天可处理近13700公斤的危险废弃物。

6 k- I! R# k6 T, |

展望未来,中国船舶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掌握绿色造船技术,最大限度减少船舶制造、维护、管理等环节的污染,直至实现生产全环节的零污染目标,使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走出一条光明的绿色发展之路。

! W! k" r6 ^ _; X; K+ d5 |8 r ' I$ a$ Q2 D" O. e5 j# c# Q* T& Y w0 H+ d . e; Z+ U/ k1 c* d2 p 3 S, P* n' |% b* p2 z1 ]% |. }6 k9 g' T# j) h) \6 Z/ X/ B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开悟余生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