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 如何扎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复制链接]
海洋是世界各国休戚与共的全球公域,蕴藏着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将全球分割的大陆紧密连接成命运共同体。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促进全球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的海洋空间规划,面对全球海洋治理破碎化、孤岛化和边缘化的困境,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依据,应该如何扎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_# r2 _( Z! {( L& m
全球沿海国家目前广泛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海洋管理理念和技术与海洋可持续发展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海洋空间规划成为实施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与海洋环境管理的共同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涵盖海洋功能区划在内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要求都对当前我国以海洋空间规划实践介入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 p# R: H  @+ f. u' u2 Y! ]但是,当前海洋空间规划客观上存在跨界数据管理困难和司法管辖区间治理体系差异等问题,这都对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介入全球海洋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议通过树立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和融通思维等哲学思维,实行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和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等战略构想,来加速推进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伟大事业。
& ^0 h; T: D4 j- q- Y6 p第一,树立跨界思维,以跨界海洋空间规划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运用跨界思维制定海洋空间规划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涉及多利益主体的海洋资源等内在要求,故海洋空间规划中的跨界合作思维广泛运用于全国沿海国家与地区。跨界海洋空间规划涉及跨行政边界、跨地理边界和跨治理边界等三个层面。其中跨行政边界是至少跨越两个司法管辖区,共同管理与配置某特定海域内的海洋空间资源;跨地理边界海洋空间规划是跨越陆地、海洋、海岸、河流等地理边界线,以实现海洋空间规划一体化治理;跨治理边界海洋空间规划则是制度规范、治理体系、利益相关者等呈现出多尺度、多类型、多时空等特征的相互渗透与叠加的海洋空间治理形式。0 c5 W( m5 N% \4 X4 H
第二,树立平台思维,通过海洋空间规划协同创新平台的打造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以政府机构、涉海NGO组织和企业财团等海洋空间治理主体的平等性、互构性和依托性为治理基础,尊重其他治理主体多元性,推动形成涉海利益相关者海洋事务合作治理平台,实施多层次、多尺度、多目标协同的合作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空间规划实践尤其是制度规则建设,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建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球海洋空间规划合作平台,与相关国家开展从非官方研讨到官方法理化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聚合多样资源、平衡多元目标、应对多变形势,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 x' X+ [/ H) u- m% i# Q第三,树立融通思维,通过融合和变通行动者关系推动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空间规划的包容性是减少海洋使用者冲突、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永续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相邻司法管辖区间的相关政策与立法工作是否能够有效融合对推动海洋空间规划跨界互动合作至关重要。优化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共享,按照统一的技术准则和数据标准对行政边界、生物特征、涉海人类活动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协调。此外,按照联合国《加快全球海洋空间规划进程的联合路线图》的共同目标和建议,积极推动“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30”项目,促进全球共同行动,规范海域日益密集的人类活动、减少与避免海域冲突。0 N  R& N& E& G( x
基于上述哲学思维,建议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中国涉海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9 z* e; ^/ l6 i. B5 j
首先,积极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加强跨国海洋空间规划合作。以海洋生态调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环评、海洋信息挖掘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和数据为支撑,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观测技术等,积极开展跨国联合海洋水文动力观测和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以及国际海洋渔业合作。积极开拓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服务的国际市场,服务于国家海洋技术输出的实践需要,以技术服务为纽带密切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强化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和规划体系的全球影响力。1 Z  G) ~$ y9 D2 n4 N& r4 ?. e
其次,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构造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物质载体和合作平台。中国海外园区以国内外各层级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为主要行为体,以生产要素跨境空间重组为主要内涵,以土地和空间的契约化合作为制度保障,以跨境工业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为具体组织形态,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推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空间载体。基于我国加速推进“走出去”战略和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需要,依托海外补给枢纽港湾、捕捞种养生产水域及海洋生物保护研究基地等多种类型的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为我国有效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撑和物质载体。
9 m9 m$ r0 f: Q: G  ]$ D1 G- r1 g最后,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中国涉海人才培养实训战略,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跨文化交流和多技术融合人才储备。熟悉全球治理规则、了解全球海洋治理事务的高技能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通过海洋空间规划跨国合作,提高海洋空间规划理念、技术和方法的社会转化与对外输出,积极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全球海洋治理人才的培养机制、输送机制和评估机制,打造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和后援队。6 R- p6 w* }7 x/ e. b; j
文献来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原刊于《自然资源学报》2022年第4期: H8 Q0 B4 v) ~& H7 K/ q: t0 f
作者:马学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K1 R  ?8 Q9 m0 I0 N# s

& u# j% w7 K9 {5 M, a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