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变沙漠!气候变化下如何避免毁“渔”一旦?光明网2023-11-13 10:41光明网2023-11-13 10:41 - 海洋食物链

[复制链接]
z" @/ T* H7 }' h* R$ G" c* ?( h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各种异常事件频繁发生,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极端天气事件,这些都对渔业资源的丰度和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进而对捕捞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 J+ D @! R+ F# \ r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冲突事件是东北大西洋地区的“鲭鱼战争”。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大西洋地区的鲭鱼资源分布发生变化,冰岛和法罗群岛要求增加捕捞配额但遭到挪威和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因此,自行提高捕捞产量,导致各方之间的矛盾加剧,这就是被欧洲人称为的“鲭鱼战争”。
; t$ C& v$ q5 J& U1 c5 D9 N% i
一、捕捞业有多重要?
! C, \6 P9 L ^0 n9 v
捕捞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维持了数百万人的生计,并为沿海地区和淡水流域居民的粮食安全、经济福祉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来说,全球有8.5亿人生活在热带海岸生态系统100公里之内,他们从捕捞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行业中获得收入。此外,30亿人口的人均动物蛋白质摄入量近20%来源于渔业,更有4亿人的粮食安全严重依赖鱼类生产。
# X1 m& P1 m( V1 l
二、气候变化对全球捕捞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威力?
?% s' O3 u7 s7 u' R ~; j! M' t2 o
(一)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分布
j; o1 g7 J3 A) v- }% s
气候变化导致渔业资源分布的改变。科学家对美国东部近岸海域鱼类资源分布的研究表明,自1962年以来,北海海底的水温上升了大约1度,导致15种鱼类向北方迁移,最大迁徙距离达400公里。气候变化导致海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向更高纬度和更深的水中迁徙。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温度变化正在促使大多数温带渔业发生地理转移。鱼类种群可能穿越一个或多个国家的边界,这可能会引发越来越多的渔业资源纠纷和渔业资源争夺战。
3 D% I" ^: r) v( W, r0 r
(二)影响全球海洋系统
; w8 c2 N) w' I
全球海洋(包括沿海)和淡水系统受到化学和物理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化学因素包括盐度、氧气浓度、碳吸收和酸化等,而物理因素则包括温度、海平面、海洋环流、风暴系统的变化等。
$ c! \- \% |: Q$ [! A+ O! L( z Z
4 K$ m) L1 x$ [
0 ~7 B% X, D8 t+ i( w: V
8 E) n: k/ k' _8 ]/ K
海洋食物链对气候变化的预期反应 图片来自FAO
1 ^+ O/ _$ w0 j; O2 r) t$ H' B
研究显示,过去30年来全球海洋上层温度有所增加,但区域差异较大。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7mm,西太平洋地区的上升速度更快。此外,长期海洋环流趋势、地表风、风暴系统和海浪模式等也发生了区域性变化。高、中纬度地区的盐度有所下降,而低纬度地区则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的升高导致温水中的氧气减少,同时海洋脱氧的趋势长期存在。海洋中储存的二氧化碳比大气高出50倍以上,全球海洋二氧化碳的储存量在1994年~2010年间有所增加,这导致海洋环境日益酸化,可能会加速海平面的上升速度。
" L4 w& L8 s% \& m
(三)影响沿海系统和低洼地区
( I2 g, G' ^! v; c3 D
研究表明,未来全球范围内各类极端天气事件预计将更频繁地发生。每年异常炎热的天数可能会增加,许多地区的强降水将日益频繁。沿海地区和低洼地区将越来越多地受到诸如洪水威胁、海岸侵蚀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咸水入侵等影响。沿海地区的海表温度比公海上升更快,pH值更低,因此其酸化程度高于公海的趋势可能会持续。
& d: q' o; V$ x! L0 U( f* ?
(四)影响海洋生物系统
9 U3 a) }7 V2 c5 s
由于海洋表面变暖、缺氧带的扩展以及pH值的降低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生物系统可能会产生生物变化、地理变化和物理变化。
: M; g5 I/ t9 ]9 s1 I6 m$ p' K
首先,全球海洋捕捞总量正面临着逐年下滑的态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海洋捕捞总量约为9000万t,而在1980年至2010年间,海洋捕捞总量减少了近10%。专家预计,在未来30年至50年,高纬度地区海洋捕捞渔业产量将增加30%~70%,而在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整体渔获潜力可能会降低。与此同时,对红海珊瑚群落结构的长期监测显示,珊瑚正受到热应力和酸化的影响,群体规模在减少。虽然红海北部有部分珊瑚群落似乎从变暖中受益,但总体上来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在下降。
* |2 S. Z) \8 C) A" C* n
" k8 f4 x4 [9 v
. b3 Y \* n8 Y1 j. V ?/ ~0 r! H
- F6 o( ^+ `, @, N' z% U
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白化
! w$ S* U8 l+ q# y
1 C) x( H) O. q% y
; k! M' F( p& e; V
g* n, u: ~: n
珊瑚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正在消失 图片作者提供
7 C8 e; ?! ]) G7 ?+ r7 c0 n' n- U
其次,自1993年以来,低纬度、中纬度海域内的“亚热带环流系统”规模有所扩大。这一变化是由北太平洋的顺时针方向和南太平洋逆时针方向两大环流组成的。海水温度的变化导致主要远洋渔业目标鱼类如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目金枪鱼和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的种群数量产生改变。预计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产量会增长,但珊瑚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可能在21世纪中期消失,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情景。
, C! I( U/ \( Y8 o
最后,淡水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和非气候因素的严重影响,成为地球上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水温的升高导致河流鱼类群体物种分布范围发生变化,同时减少了鱼类资源的补充和生存量。例如,冷水鱼物种如虹鳟鱼的生存范围缩小。
+ i# ~' N1 N+ X! T
三、气候变化带来渔业剧变 为何亚洲首当其冲?
9 v# i6 M& j1 d) g# X
亚洲在全球渔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捕捞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均占全球一半以上。然而,气候变化预计将在21世纪中期对亚洲的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以南亚地区较为明显。此外,有人早在2010年就预测了亚洲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再分配问题,指出亚洲高纬度地区的渔业资源将大量增加,而热带地区的渔业,如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越南,可能因海域内珊瑚礁脆弱和受海洋酸化影响严重,面临资源大幅度下降的困境。
7 X( G' P# {( y6 w8 q: P% b) }7 R
气候变暖将使珊瑚的栖息地向北方扩展,但酸化问题却限制了它们的扩展空间。预计到21世纪中叶,以珊瑚为主的珊瑚礁将大量减少,这将对依赖它们生活的数百万人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酸化也会对钙化藻类、软体动物和棘齿动物幼虫等产生负面影响,但具体对非钙化物种的影响尚不明确。
( R/ Z1 H5 I6 L, t g2 g
第三,超过全球人口90%的人面临着极端事件,与其他大陆相比,亚洲的人口最多,面临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因素也最多。亚洲热带气旋的威胁加剧,结合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洪水的几率并加剧珊瑚礁和红树林的损失。此外,亚洲大部分地区未来可能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几率超过近几十年的情况。
( v3 g9 o" s; P* Z" @- u+ ~0 Y
. B% b* [/ k5 I' M, @
% b& ?( n8 w) E# h' W
9 F/ c& [- Q% c1 ?; J: L
海洋沙漠化
. \" g/ F/ K2 m" V$ b K
“杜苏芮们”刚刚肆虐过,紧接着“小犬们”又来势汹汹,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渔业界该如何应对?
5 d0 A h3 h, U5 Y3 [
四、渔业届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
6 x& b0 Q! s( s& w0 `7 y" S. f
面对气候变化,需要采用生态系统方法,提高生态系统恢复力、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快速应对气候变化。战争不是解决办法。为此,国际渔业界提出适应性选择策略或韧性渔业策略,旨在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渔业发展模式和实践措施,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1 P1 b6 w& _' n7 H5 `9 I" Z
一是尽快落实科学的渔业管理制度和治理机制;二是预测未来海洋状况的变化,合理规划鱼类种群地理分布;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共享的国际渔业管理制度;四是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状况,确保海洋生态系统能够助力渔业从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或干扰中得到恢复;五是坚持公平公正的决策原则,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社会经济群体间不平等现象加剧。
+ p) T" k% a6 C& J, [- d5 I. J# a
% i B# i4 r$ G" l7 b- c: T
, ~( c3 I& z& o3 w
& b+ D$ h! l" A+ ]; r, V4 `( P
气候友好型渔业 图片来自FAO
- P1 \6 Y" l3 T0 h w! i* [% _
五、如何达到以上目标?
9 S7 g% `$ Y" h" m
(一)信息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提升是基础
- j( P, z( N8 A; g, U
加强信息收集能力,有助于理解渔业和水产养殖系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脆弱性,制定适应性方案,完善协同合作机制,研究替代生计策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助力渔业区域生计能力的提升。
1 V9 @" t2 V* [
(二)推动海洋保护区建设是根本
& I+ L! D+ Y# L' ^$ C; W# q
海洋保护区有潜力维护水生生物系统恢复力,但需更多信息来设计和实现,以应对环境和生物变化。海洋保护区类型应适应这些变化,同时考虑社区对水生生物资源的直接和间接需求。
% K; z3 j: e9 y8 q9 c( J
(三)推广有韧性的渔业发展模式是关键
1 N% O4 @% r x2 R& i' R( y3 R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渔业发展模式是满足未来水产品需求的关键战略。通过适应性和前瞻性管理,加强海洋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预测未来海洋环境、渔业生产力和鱼类分布变化,以确保鱼类种群和以鱼为生的区域更具韧性。
# i8 \% c+ J5 J4 E( u* q& f+ p
近几年来,我国渔政“亮剑”行动取得了实效。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大力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实施长江禁渔等严格措施。此外,海洋牧场建设快速推进,远洋渔业规范发展,渔民收入稳步增长。
& t: @1 y/ q" K7 y6 M
; O; R! m5 X1 R m: h8 t
R3 e |6 H9 j, v" g" E% n
2 W2 o) C1 Y. B
休渔照片 图片作者提供
* E3 X' T/ s2 k: \/ h& g) P# H7 x
对全世界而言,应对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是一件非常重要和严肃的问题,需要业界各方人士携手努力,科学制定应对策略,严谨落实各项措施。
7 v6 Z: p/ P/ F# {0 m: {/ |) e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 m9 ]; o' i1 Y; g9 T0 q
科学性审核:王清印(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水产学会原理事长)
! W |0 N- V6 Z) |; V9 H
策划:武玥彤
3 @5 M$ q& j$ P/ K$ M& ?, n1 W
编辑:韩承果(实习)
6 K7 v5 z6 V8 r) c+ {: D e
( D# t) ~2 G. L0 Q
% N/ X% s+ q4 [
b- U# Q% S# {8 g" K' q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
4 _7 Y+ x* `& f: K6 e
6 ^6 C" B/ a1 p
举报/反馈
$ n- G. N: \( K! i1 Z! y
1 o5 I/ Y) v' z) k8 K: }; U * v9 J8 w' U. ^; [, O# z! V 3 |& g8 e1 g5 b) r3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陌羡尘
活跃在4 小时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